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河北樂亭出土明代戶部尚書神道碑(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9日 12: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唐山8月19日電(白雲水 賈偉 劉江濤)河北省樂亭縣委外宣局今日稱,該縣在縣城東北部“古灤河生態公園”建設施工過程中,發掘出一塊大型石碑。經縣文管所組織專家鑒定,確認該碑係樂亭籍明代進士、戶部尚書王好問的神道碑。

  據介紹,“神道”即墓道,神道碑是立在墓道上的碑。此次發現的石碑高195厘米,寬88厘米,厚86厘米,碑座殘缺,碑上用楷體書有“明太子少保戶部尚書西塘王公神道”字樣。至於在該碑附近是否還存在其他墓葬遺跡,目前正在考證之中。

  據《樂亭縣誌》載,王好問,字裕卿,別號西塘,樂亭雙廟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進士,先後任大理少卿、太仆、通政使、工部侍郎,刑、戶兩部侍郎,旋又升任南京右都御史、戶部尚書,為正二品官員。

  據史書記載,王好問雖官居顯位,但衣食簡樸、生性耿直。其為官清正、敢作敢當,曾為了削弱臭名昭著的“宦官集團”的權勢而多次上書皇上,並勸進皇上進行政治改革數件。在南京任職期間,適逢江南饑荒,王好問積極奏請皇上開倉放糧,併為了挽救饑民性命,不待旨令到達即發放賑糧,受到百姓的熱烈擁戴。除了政聲頗好外,王好問還是當時頗有名氣的學者,史書載其“一生好學,平居手不釋卷”,著作甚多,其中行世名著有《春煦軒集》三十六卷,曾由北京出版社作為古籍善本出版;其多篇詞作收入《全明詞》中。

  專家稱,該石碑的出土為深入研究樂亭縣的歷史人物、文化遺存提供了確鑿的物證,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