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白蕊:是什麼讓文物保護令成廢紙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9日 09: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儘管有國家文物局的出面干涉,但仍然沒能喝止住開向安徽泗縣釋迦寺的推土機。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九百餘年的古寺就這樣灰飛煙滅,令人扼腕痛惜的是,它並非壽終正寢,更非毀於地震、泥石流或戰火,而是在一場利益博弈中無奈倒下,再次見證文物保護者的有心無力。

    國家文物局干預的無效早有範例。江蘇鎮江宋元糧倉被毀事件中,國家文物局曾多次發函,甚至下派專家組,提出保護意見,江蘇省文物局也召開專門會議,明確整體保護。一道道保護令卻鼓起了開發商的“鬥志”,反而加緊施工。如今,這個戰勝了國家文物局,名曰“如意江南”的房地産項目,還未開盤已有上千人登記購買。壓倒釋迦寺的樓盤銷售也很好,成為當地的高價樓盤之一。

    是什麼讓國家文物局的保護令成為一張廢紙?是什麼讓開發商如此膽大妄為底氣十足?無他,唯地方政府的求利心切、毀壞文物的成本太低,監管無力,問責更無力。

    文物普查的最新結果顯示,全國3萬多處登記在冊的文物已經消失,其中大部分為類似宋元糧倉和釋迦寺這樣的不可移動文物。國家文物局有關人士表示,消失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大型基礎建設和大規模城鄉建設項目所致。顯然,當地政府難辭其咎。

    從屢屢被曝光的“毀古”事件來看,地方政府已經不在乎是否難辭其咎,更不在乎什麼輿論批評,也難怪,國家級的文物保護部門都不放在眼裏,難耐他何,更遑論其他不相干的多嘴多舌了。

    更重要的是,和文物有關的案件,大量的案例是盜墓、倒賣走私文物,而危害遠甚于偷盜的開發建設性“毀古”,卻鮮有官員被問責,更談不上被追究刑責。

    現實中,對於種種未批先佔、未批先拆的毀壞文物行為,我們看到的基本都是“開發商埋單,權力部門逍遙”的處理套路,只見“檢討”,不見問責;只見“反思”,不見深究。文物保護法有明確的罰則,全國數萬處文物消失,卻沒有人真正承擔責任,難道開發建設已經成了毀壞文物的正當理由?

    既然我們已經看到了事前監管的無力,既然我們不願蔓延數百、乃至數千年的文化傳承毀於我們這一代,就不能重蹈覆轍,依然聽任事後問責的軟弱。“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不妨就從釋迦寺被毀的調查做起,從嚴問責,並公之於眾。讓這個無辜被毀的千年古寺成為一個標誌,一個起點,一根高懸于見利忘義的官員、開發商頭頂的紅線。否則,毀壞文物的幫兇就不僅僅是那些爭相搶購“如意江南”的人,更是監管無力的文保部門、未盡到監督之職的紀檢機構,甚至是報道新聞和每一個看到這則新聞的人。因為我們只是傳播了劣行,卻無法制止,這無疑擴大了惡劣影響,壯大了惡的聲勢,告訴那些已有“賊心”,尚無“賊膽”的人:幹吧,一點危險都沒有。(白蕊)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