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全國頻爆“毀遺”事件 安徽千年古寺被拆成地王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7日 06: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安徽泗縣當地群眾拍攝的釋迦寺毀壞前的文物古跡照片與在原址興建起的商品房形成強烈對比(8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健 攝

  “閒時爭名人,忙來毀故里”。從江蘇鎮江入圍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宋元糧倉遺址,到安徽泗縣近千年的釋迦古寺,一些地方頻頻爆出文物古跡在商業開發中被毀事件。

  焦點

  北宋釋迦寺被拆原址成地王

  泗縣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但這個“文化先進縣”最近爆出一樁“醜聞”:為開發房地産,將文物保護單位釋迦寺毀壞,原址通過競價拍賣,成當地“地王”。

  千年釋迦寺變成商品房

  釋迦寺建於北宋年間,距今有900餘年,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以釋迦命名的寺廟。據當地縣誌等記載,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曾在該寺住宿,並留下詩作,是泗縣百姓引以為榮的歷史人文古跡,早在1981年就被列為該縣首批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近日來到泗縣釋迦寺發現,古寺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建設的商品房。當地群眾指著工地入口處一塊被包裹起來的石碑告訴記者,現在就剩下這塊刻有釋迦寺文保單位的石碑,其他物件都已拆除。

  在工地旁的售樓處,銷售人員介紹説,由於位置優越,中小學、廣場、菜市場等配套完善,還在建設中的這一樓盤銷售很好,售價達2700元/平方米,是當地高價樓盤之一,目前只剩下一種戶型的房子可供選擇。

  泗縣許多百姓深感痛心。曾熱心為釋迦寺保護而奔走的泗縣退休文化幹部閔麟説,早在2008年,得知縣裏將該文保單位賣掉搞房産開發時,他和一些老幹部就積極奔走,縣裏不少群眾也曾聯名寫信給有關部門,要求自己出錢修繕古寺,保住文物古跡,但當地領導置之不理,最終沒能阻擋古寺被拆厄運。“這種事情竟然發生在所謂文化先進縣,簡直是莫大的諷刺啊!”

  全國多地頻爆“毀遺”事件

  泗縣釋迦寺被毀不是孤例。近期,全國多地爆出“毀遺”事件。在江蘇鎮江,上月初13座宋元糧倉雖有入圍“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護身符”,但無濟於事,最終被毀於叫做“如意江南”的樓盤開發中。

  在湖北鄂州,始建於東晉時期的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同樣面臨被開發商拆除的命運,當地百姓甚至組建了“護廟隊”……

  2009年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有超過3萬處登記在冊的文物消失。其中大部分為類似宋元糧倉和釋迦寺這樣的不可移動文物。有關專家感慨:歷經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保存下來的文物,最終卻毀在經濟發達的今天,發人深省。

  監管

  文保部門監管“形同虛設”

  頻頻發生的“毀遺”事件顯示,開發企業之所以敢於強勢推進,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背後“撐腰”。而文保部門則“無可奈何”,導致監管成為擺設。

  記者從泗縣國土局了解到,釋迦寺所在地塊屬國有劃撥土地,2007年7月,縣國土局按領導要求對包括釋迦寺在內的25畝土地競價拍賣,最終以1150萬元成交,成為當地的“地王”。

  但泗縣文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縣裏出讓包括釋迦寺在內的土地用於商業開發,並未徵求文化部門意見。2008年,縣文化局得知釋迦寺保護區遭到施工破壞後,立即派人趕往現場,雖然當時下達了文物保護通告和停工通知,但開發商仍繼續施工。隨後,他們向上級文化部門反映,國家文物局甚至來函要求報告釋迦寺保護情況,但終究“沒頂住地方政府的壓力”。有關負責人透露,在縣政府召開的協調會上,文化部門堅持原址保護,但領導強令異地重建。

  按照文物保護法,像釋迦寺這樣的不可移動文物,其保護重建需報省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批准,但泗縣僅以縣政府會議紀要形式就協調了各方意見,決定了文物的命運。而且,異地重建的意見已提出兩年,至今卻仍未見動工。

  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長林留根認為,正是開發商仗著“紅頂商人”的特殊性,才敢對如此重要的文物下手。

  據新華社電

新聞評論:

王傳濤:左手毀遺右手倣古

  江蘇鎮江宋元糧倉遺址,是我國大運河沿線最重要的歷史資源之一,目前正面臨著被強拆的危險,荒謬的是,開發商拆除此處古建築的目的是修建倣古建築。據悉,相關部門已多次下保護令,但仍無濟於事。(7月12日《人民日報》)

  “左手毀遺,右手倣古”的故事上演了無數遍,可從來沒有一起事件像鎮江這般對比明顯。幾個月前,雲南大理毀唐代城關拓寬馬路,算是一種“現代文明”取代“古代文明”,而鎮江宋元糧倉事件卻有自己的特點:其一,開發商是想用“古代文明”取代“古代文明”,只不過,前者是假的“古代文明”;其二,當地文物局不是不作為而且是積極作為,省文物局與全國文物局也都出面了,結果卻還是讓人失望。

  有一種建設叫破壞,有一種無為叫保護。這句話體現在這裡,最貼切不過——即便不破壞,就得謝天謝地算是保護文物了。文物局敵不過開發商,其實本質在於文物局敵不過GDP政績論。文物保護,注重的是政府投入,即便有點旅遊性的收入,也與房地産帶來的暴利難比高下。所以,保護宋元糧倉遺址,註定了是一項高投入低産出的投資事宜。而拆了再建,就不一樣了,一方面,建“假古董”能給當地帶來就業,另一方面,還能帶動當地消費。於是,政府權衡利弊之後,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詳細

新聞調查:

毀宋代文物開發房産被叫停後仍開工 您怎麼看?

“宋元糧倉”遺址變成了豪宅工地。

江淮近日多雨,江蘇鎮江最高端的樓盤——“如意江南城”的工地上,一片泥濘,泥水橫流,洗去了“宋元糧倉”的最後一絲古韻。工地對面,售樓部的“意向登記”正在高調進行中。這裡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江。

如果不是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長林留根的“拍案而起”,人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那個正在興建的樓盤底下曾經有過一個宋元糧倉遺址。林留根怒了,因為開發商明知那是重要文物,卻仍不聽勸阻,開動挖土機將其剷除。林留根也很無奈,因為開發商是鎮江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鎮江城投集團”)。

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京杭大運河從此失去了一個重要的關節。

林留根獨自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吸著煙,雨水敲打著玻璃窗,“劈裏啪啦”的雜音猶如他此時淩亂的心境。自從上週末他通過央視曝光鎮江市城投集團惡意破壞宋元糧倉遺址的事件後,親朋好友們善意地勸他“要保護好自己”,他説他“不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