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大師喬姆斯基首度訪華 語言學演講像生物課(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3日 08: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第八屆生成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昨日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辦,進行主題演講的是美國著名語言學家、“當代認知學之父”喬姆斯基教授。陳柏攝

  82歲的喬姆斯基是美國《科學》雜誌評選出的20世紀全世界前10位最偉大科學家中唯一在世者;他還在美國“當代全球最具影響力”100名公共知識分子評選中排名第一;他被認為是50年來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文社會學者。

  大師演講座無虛席

  “每個人頭腦裏都有語言基因,就好像是一個‘軟體器官’,一齣生就擁有了。”昨天,被稱為“當代認知學之父”的著名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第一次站到了中國大學的講臺上。

  當身穿淡藍色襯衫,頭髮花白,身材厚實的喬姆斯基出現在北京語言大學講臺上時,演講大廳已座無虛席,甚至不少聽眾站在過道,500多位師生的掌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為了安全,當喬姆斯基用獨有的“喃喃自語”方式開始演講後,演講大廳就不再放人進入。門外的保安不得不拒絕每一位晚到的師生想聆聽大師演講的央求。很多未能進入演講大廳的學生也不甘心離去,依然守候在門口,只希望見喬姆斯基一面。

  語言學演講像生物課

  “刺激匱乏——未竟課題”是喬姆斯基在中國首次演講的題目,聽這位“最有影響力知識分子”的語言學演講,就好像是在聽一堂生物課。

  喬姆斯基認為,兒童習得語言要憑藉兩個條件,一是人腦先天機制,二是後天語言環境。在後天語言環境中,兒童聽到的語言材料叫做“語言刺激”或“刺激”,這種刺激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現的。作為刺激的句子數量,即兒童聽到的句子數量可能很多,但是與他後來能聽懂的和説出來的句子數量相比,實際上很少,是“匱乏”的。兒童後來能聽懂的句子和能説出的句子的數量實際是無限的。對於這種語言輸入匱乏,語言産出無限的現象,生成語言學家進行的長期研究已取得了許多成果,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上世紀50年代以來,喬姆斯基開始致力於“語言即生物”之説的研究,建立了語言學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生成語法學學科,為心理學、哲學、語義學、資訊科學、腦神經科學開闢了全新的研究領域,這些領域的蓬勃發展造就了人類學術史上的“第二次認知科學革命”。

  中學生問題“難住”大師

  聆聽大師演講的聽眾中竟然還有中學生。“我該怎麼學好第二外語呢?”一位來自北京育才中學的小姑娘幸運地得到了發問機會,當她用斷斷續續的英語向喬姆斯基發問後,這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好像被問住了。據了解,一生研究語言的喬姆斯基教授自己也只會説英語和一點法語。但他正好借這個問題,形象解釋了語言學理論研究和具體教授語言學習技巧的不同。

  “雖然是同一個詞,但小姑娘説的語法和喬姆斯基腦子中的語法不是一個意思。小姑娘是在問如何學語言,而喬姆斯基想的是語言是怎麼來的。”此次研討會的總策劃人黃正德教授説。

  思索片刻的喬姆斯基告訴小姑娘, “這好比學游泳,教練會手把手講解動作要領而不必告訴你為什麼這樣會遊得快,而我則在實驗室裏研究,人在水中遇到的阻力問題,為什麼這個動作可以減小阻力。如果要學好第二語言,到相應的語言環境中去會更好些。”

  對於大師高深的回答,黃正德如此“翻譯”:語言基因結構如同一棵小苗,不同的語言環境和語言言説方式就好比對小苗的培植和灌溉,使人們有了不同的語言。從這個觀點出發,想要學好外語,最好的辦法就是置身於外語的環境當中進行學習、受其熏陶,而不是瘋狂地進行重復枯燥的背單詞,做習題。

  接受學生邀請來華訪問

  喬姆斯基此次來華,是繼羅素和杜威訪問中國之後最重量級的世界著名學者的訪問和演講活動。此前,喬姆斯基不僅沒來過中國,甚至沒到過亞洲。使中國青年有機會與大師親密接觸,多虧了黃正德教授。

  黃正德,哈佛大學教授,北京語言大學理論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語言大學的長江學者,除了這些身份,他還是喬姆斯基的第一位中國學生。

  黃正德是第八屆生成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總策劃人,正是他的努力才使這個生成語言學最高學術水平的國際會議在中國舉行,作為生成語言學創始人的喬姆斯基是這個學術會議的主講嘉賓,他也得以首度來到中國。不僅如此,來自美國、英國、意大利、印度等國,以及國內的400多位專家學者也來到北京,共同探討理論語言學研究、如何促進漢語研究與現代語法理論研究相結合等議題。

  “他認為語言基因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像我們中國人,漢語語法可能在5歲以前就全會了,欠缺的只是詞彙,而父母根本不可能在那麼小教你語法”,“在他眼裏,語言基因就好像是棵小草,種在哪,你就會哪種語言,比如種在中國,你就會漢語,種在美國,你就會英語。”黃正德不僅主持了喬姆斯基的演講,由於大師的演講高深莫測,中國弟子還做起了老師的“代言人”,把大師的觀點用中文詳加解讀。

  “老憤青”

  勾勒世界秩序

  在來北京訪問前,喬姆斯基剛剛結束他的首次台灣行。他在台灣“中研院”發表演説時,批評美國政府口口聲聲反對恐怖主義,但其實全球頭號恐怖主義國家就是美國。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喬姆斯基以“世界秩序的輪廓:常與變”為題演講,炮口瞄準美國政府,他指出,美國之所以能忍受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進步發展,都有其戰略考慮,因為美國才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恐怖主義國家,除了運用整個國家機器從事恐怖行動,更厲害的是,還會利用其他國家和地區幫忙執行恐怖主義。

  喬姆斯基指出,最近美國國務院警告中國在拼命發展的同時,也要承擔國際責任,但意思其實是要中國“照我們(美國)的話做”。他認為美國政府的一貫立場,就是民主發展一定是要在他們的掌控之內才算數。

  他認為,美國政府所希望的世界和平穩定,其實只是要別的國家臣服於美國強權之下,挑戰強權就被認為是“不穩定”且對世界有害,但各國政府幾乎對於美國的作法沒有意見。

  今天,這位“老憤青”將來到北京大學進行第二場公開演講,並將收穫北京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他將為北大的青年學生勾勒當今的世界秩序。

  喬姆斯基:

  永遠的異見者

  諾姆喬姆斯基,1928年生於費城一個俄國猶太移民家庭,28歲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在哈佛大學開始博士後的研究,即令他蜚聲世界的“轉換——生成理論”研究,33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正教授,在語言學、哲學、政治學等領域享有盛名。

  喬姆斯基被稱為“可能是還健在的最重要的知識分子”、“永遠的異見者”、“20世紀全球十位最偉大科學家”之一、“當代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及思想大師。他曾在一次兩萬人參加的網上投票評選中,當選“全球最偉大的知識分子”;英國《衛報》稱喬姆斯基的著作堪與馬克思、莎士比亞的著作齊名……

  喬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語言學家,他對語言學的貢獻,相當於弗洛伊德對心理學的貢獻。1957年,他憑著博士後論文《句法結構》一書,奠定了整個現代語言學的基礎。這種分析方法風靡全世界,衝垮了結構語言學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們稱為“喬姆斯基革命”。

  作為公共知識分子,喬姆斯基也很關注國際政治,對當代政治格局比如伊拉克戰爭、不平等發展等問題提出了很多批評。

  從60年代越戰期間的校園反戰運動開始,諾姆喬姆斯基就開始了他“異見者的一生”,其政府抨擊者的立場從未改變,被公認為美國政策“永遠的反對派”。他從不懈怠地激烈抨擊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運動的“陰謀”、美國式民主的虛偽、美國政治宣傳的陰險和外交政策的帝國主義野心。他反對美國干預科索沃,反對美國在巴以衝突中偏袒以色列,反對WTO和全球化,反對以戰爭手段應對“911”事件,反對針對阿富汗的反恐戰爭……

  2001年“911”事件發生,當月,喬姆斯基的《911》一書便告上市,一鳴驚人地反指“美國本身便是頭號恐怖主義國家” 。

  他對美國的“恐怖主義霸權統治”曾做過這樣的經典論述,“主要的國際恐怖主義的來源是世界上的強權,實際上是以美國為首的世界上的強權。”他引用了美國軍方陸軍手冊上關於恐怖活動的定義,美國陸軍手冊上説:“恐怖主義就是有預謀地使用武力,或者是威脅使用武力,用來達到營造一種恐怖氣氛的目的,通過這樣的手段威脅或者逼迫一個國家或社會就範。”

  喜歡喬姆斯基的人非常崇拜他,把他奉為精神領袖、黑暗中的燈塔;不喜歡他的人罵他是瘋子。因為長期撰文對美國霸權主義發表不同意見,他在美國國內也遭到了不小的仇視——有人揚言要在給他的郵件中夾寄炸彈,試圖以此使他閉嘴。有一段時間,喬姆斯基收到的郵件須先由爆破專家檢測才能打開。

  喬姆斯基的批評者們認為,他過分關注華盛頓政府的錯誤行為,對其他政府的錯誤不夠重視。喬姆斯基對這一指責的答覆很簡單:他將主要精力用於研究自己的國家,因為作為美國公民,他首先對自己的國家負有主要責任。

  本報記者 劉昊 實習生 廖靈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