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經濟學家魏傑等:未來30年必須解決民富問題(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1日 08: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教授魏傑。 邱偉榮 攝

平欣光(廣州市政協副主席)

李惠武(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董小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

劉紀顯(華南師範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王珺(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

向曉梅(省社科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許晶華(華南師範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陳險峰(廣東駿豐頻譜實業有限公司總裁)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和廣州市社科聯主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論壇 著名學者魏傑提出

  □中國不缺乏資金,但是缺乏核心技術,所以我們技術創新的關鍵是要形成強大的實驗室經濟。

  □中外合資雖然控股權在我們手裏,但是財務和技術權都不在我們手裏,等於把市場給別人,還替別人打工。技術是換不來的,因此我們要下工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改革開放30年時間主要是解決了國富問題,未來30年必須解決民富的問題了。

  (本版文字整理譚敏、徐鋒)

  研討會直播視頻請登錄以下網址收看:

  http://cache.chat.dayoo.com/2006/node_3210/node_24570/index.shtml

  核心揭示:

  9日,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與廣州市社科聯共同主辦了“珠江論壇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研討會”,包括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魏傑教授在內的多位專家各抒己見,為推動廣東廣州的科學發展獻計獻策。

  魏傑認為,這次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際有三個層面的內容,第一個是從以成本優勢增長方式轉為以技術優勢增長的方式。我國30多年的經濟發展實際是依賴低成本的優勢,但是這種成本優勢在2004年開始逐漸喪失,現在要轉為以技術優勢增長的方式。因此,技術創新是這次轉變經濟方式的重要機制。

  大飛機起落架為何花落長沙?這就是實驗室經濟,既然技術在這裡,生産就在這裡。

  實現技術創新必須要有強大的技術體系,我國之所以缺乏核心技術,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強大的技術創新體系。技術創新體系的支撐點有兩個:一個是實驗室經濟,這是技術創新的基礎。美國之所以是技術大國,是因為美國有強大的實驗室經濟體系。

  如果沒有強大的實驗室經濟體系,就無法把知識轉為技術,無法獲得核心技術,就無法進行結構調整。中國不缺乏資金,但是缺乏核心技術,所以我們技術創新的關鍵是要形成強大的實驗室經濟。

  現在的製造基地也是圍繞技術創新轉變的。比如,中國搞大飛機,有媒體報道起落架在長沙生産,有人很奇怪為什麼放到長沙?就是因為長沙有一個起落架的研究所,這就是實驗室經濟,既然技術在這裡,生産就在這裡。

  技術創新體系的第二個支撐點是高效的人才制度,人才制度是技術創新重要體制基礎。沒有人才就談不上技術創新的問題,而且技術創新人才是短缺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進行技術創新。一般人才叫人力資源,高端人才叫人力資本。從這個角度上説,人是有差別,人才制度的設計也必須以此為指導思想。在西方國家技術創新人才的收入是普通人的幾百倍。現在高校以年薪幾百萬元引進國外教授,大家要理解,因為真正能進行技術創新的人才是短缺的。

  轉變方式第二個層面內容,是從以高消耗資源、高污染為代價的增長方式轉變為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高消耗資源、高污染的增長方式已經不可能維繫下去,不僅中國的國情不允許,國際也不允許。

  如何轉?轉變的核心是産業結構調整,結構調整有三個特點,第一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有五個行業,分別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産業、生命工程産業和環境産業。能源是傳統産業,但是新能源是新興産業,傳統能源就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在人類歷史中有著巨大的影響。首先是英國發現了煤炭,在全世界率先實現工業化,然後是美國發現了石油,成為新的世界強國。如今美國要擺脫因能源問題導致的困境,也必鬚髮展新能源。所以,奧巴馬上臺之後大力發展新興能源。我國對能源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傳統能源我們也不夠,石油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已經突破50%了,所以中國必鬚髮展新能源。

  産業結構調整的第二個特點是産業的升級換代。比如,從製造業來看,製造業分為五個行業,分別是消費品製造、裝備製造、汽車製造、船舶製造和飛機製造,一般把消費品製造業叫傳統製造業,而裝備製造、飛機製造、船舶製造為現代製造業。我們要把以傳統製造業為基礎轉為以現代製造業為基礎。

  傳統製造業是“食草動物”,現代製造業是“食肉動物”。我們現在要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變“食草”為“食肉”。

  西方有一種理論,傳統製造業是“食草動物”,現代製造業是“食肉動物”。我們現在要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變“食草”為“食肉”,原因是中國已到了這個發展階段,而且中國是現代製造業主要的消費市場,我們不能把市場讓給別人。

  從汽車製造來看,中國去年是汽車最大消費國,以前我們熱衷於中外合資,雖然控股權在我們手裏,但是財務和技術權都不在我們手裏。我們等於把市場給別人,還替別人打工。技術是換不來,因此我們要下工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我們的船舶生産也在給韓國人打工,鋼板和焊接在中國完成後,核心技術的組裝都在韓國,我們實際上只賺了一點點的工資,我們不能再這麼幹,要大力發展現代的船舶製造業。飛機製造業更明顯,大飛機對中小企業的帶動能力很強,一個波音公司背後有四五萬家中小企業。我們成立中國大飛機製造公司,實際就是要大力發展大飛機。

  産業結構調整第三個特徵是大力發展服務業。現在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必須把農業人口轉移出來,轉移多少?中國每年必須提供新增崗位1千萬個,不大力發展服務業就無法提供這麼多崗位。服務業分為四個行業,第一是傳統服務業,就是餐飲和商貿,第二是現代服務業,也叫機構服務業,像投資銀行、諮詢公司、培訓公司等等。第三是生産性服務業,第四是精神産品服務業。傳媒業、出版業都應該屬於精神産品服務業。人富有之後,精神享受需求越來越多,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物質享受就沒有彈性了,錢都花在精神享受上了。比如廣州人每天早上喝早茶習慣首先拿起報紙看,説明精神享受和富裕程度有聯絡。

  老百姓沒錢就拉動不了內需,唯一的辦法是調整國民收入的分配結構,提高居民收入。

  轉變方式第三個層面的內容是把出口導向型的增長方式轉變為內需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方式。

  以前我們主要靠出口拉動,中國目前遇到兩個問題,國際市場支持中國出口,則導致中國雙順差:貿易順差和資本順差。外匯流入中國但不能在中國流通,要求中央銀行為了收購外匯大量發行人民幣,必然會有很大的通脹壓力。當國外接納不了中國出口時,因為出口占的比例非常高,企業一下子沒了市場,中國生産過剩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所以中國不能再依靠出口導向型的增長方式,必須轉為內需拉動型。

  現在的國民收入分配有問題,國民收入向國家財政、向企業利潤傾斜,而沒有向老百姓傾斜。老百姓沒錢,就拉動不了內需。唯一的辦法是調整國民收入的分配結構,提高居民收入。現在老百姓還不富裕,改革開放30年時間,過去30年主要是國富,未來30年必須解決民富的問題了。要提高居民收入,第一是給老百姓減稅,第二是退稅,第三是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第四是社會保障資金募集上,國家應該承擔更多責任。

  此外,還需要調整企業利潤和勞動收入的關係。雖然現狀是企業利潤增長太快,勞動工資增長太慢,但在調整問題上,爭議很大。我建議暫時先主要調整國家財政收入和居民個人收入關係,企業利潤和勞動收入關係可以暫緩一下,因為中小企業的壓力也很大,但是收入分配結構必須調整,這是必然的。目前調整方案還沒有出臺,我估計會在十月份之後,因為收入分配調整涉及到深層次改革的重大問題。

  與會專家發言

  特別鳴謝:廣東駿豐頻譜實業有限公司

  平欣光(廣州市政協副主席)

  三城市群支撐大珠三角都市圈

  廣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重視城鎮化發展戰略和都市圈發展戰略。具體而言是以一條城市主軸和三個城市群支撐大珠三角都市圈的發展。以廣州、深圳、香港三城市為主軸,作為大珠三角都市圈的塔尖,帶領區域城鎮群協同發展,整體參與國際競爭。

  實現大珠三角城市間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分工合作;共同將香港的點式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為區域國際金融中心;發揮香港服務業和珠三角製造業優勢,把“前店後廠”模式向“店廠一體”轉變,形成國際一流的現代産業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

  李惠武(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30年發展符合國情省情市情

  發展方式是由發展階段決定的,改革開放30年,我們用比較優勢的模式來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是符合中國、廣東和廣州實際的。如今,過去的發展模式已經帶來一系列不可持續的問題,世界金融危機産生的倒逼機制讓我們國家、省、市經濟轉軌的機會提早到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認為廣州需解決幾方面的問題:第一是産業結構過重,第二産業所佔的比重仍然太高;第二是廣州的城市形象需重新定位;第三是廣州的創新衝動需重新激發;第四是廣州的人口壓力過大,人口結構面臨調整的必要性;第五是廣州的環境問題面臨新考驗。

  董小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

  結構優化應有中長期指導方針

  廣州在經濟結構優化方面,應該有一個中長期的指導方針,即:實施第一産業精細化、第二産業高新化、第三産業規模化的基本戰略。廣州農業規模小,應該辦成精品農業;廣州工業有一定規模,在三大産業中的比重將趨於穩定並有下降趨勢,所以應該主要向高技術含量特別是加強自主知識産權方面努力;廣州第三産業歷史悠久,應該進一步做強做大,著重推進規模化、網絡化的服務體系,突出生産性服務業,同時鞏固提高商業等生活服務業,建設廣州商貿大都市。

  劉紀顯(華南師範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建立“三投鼎立”融資平臺

  目前在自主創新問題上,我們面臨兩難的尷尬:國有大中型企業“有資金沒動力”,中小企業“有動力沒資金”。

  深圳有一個企業,在種子期的時候亟需4萬元資金,找了所有的風投,卻沒人理他們。風投本來是喂奶的,可企業在四處找奶時,你卻不給他。因此,我覺得,現在恐怕要政府&&,儘快建立一個風投、創投、“天使投”“三投鼎立”的融資平臺,並在機制上向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特別是中小企業種子期自主創新傾斜,如此才能解決中小企業有動力缺資金的難題。

  王珺(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

  大城市帶動階段已來臨

  廣東已經進入到經濟一體化和大城市帶動階段。未來一體化的突破口在哪?最重要是大城市的帶動,亦即廣州、深圳、香港的帶動。第一,創新的資源最核心集中在城市中。第二,所有的區域發展一定圍繞著大城市,沒有大城市的區域肯定是沒有強勁經濟發展的。所以,廣州的産業轉移,不管轉到哪,最核心的東西,包括技術研發、研究兩方面,也就是“根”絕不能離開,這樣廣州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心城市。現在必須把知識城、增長點、實驗室經濟做好。

  向曉梅(省社科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新興産業發展要因地制宜

  各個省、市都在推戰略新興産業,力度都很大,廣州也在做這個規劃,目前已進入徵求意見階段。目前各個地方的發展,都是那幾大産業,我想,新興産業不是突然從天而降的,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關鍵在於每個地方要尋找自己的突破點和路徑,根據自己本地原有的産業基礎、支撐産業發展的環境條件和整體的區域要素來看未來可能在哪些方面做到,又能夠跟原有的産業基礎有效的銜接,這才是可操作性的路徑。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我們要抓住核心戰略,一是創新,二是資源産業鏈的整合。

  許晶華(華南師範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要為企業營造自主創新條件

  自主創新是産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轉型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然而,創新發生的前提條件是,在充分市場競爭條件下才會産生創新的驅動力。因此,政府驅動的創新只能是組織和制度方面的,而創新的本源是企業自發的壓力和成功的慾望。此外,即使有自主創新,要真正實現本土化、國産化、商品化、品牌化、市場化和規模化,並具有強大的競爭力也談何容易。沒有頂尖的專業人才、沒有充足的研發投入保障、沒有得力的知識産權保護、沒有充滿活力和極具冒險精神的企業家、沒有完善的市場競爭機制,自主創新也不會達到目標。

  陳險峰(廣東駿豐頻譜實業有限公司總裁)

  民營企業應實現五大轉變

  聯絡我們企業自身21年的發展歷程,我們認為民營企業要轉變發展方式,主要應實現五個轉變:從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格局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的産業格局轉變;從主要依靠加工創造價值的商業模式向主要依靠供應鏈創造價值的商業模式轉變;從主要依靠人力推廣方式向主要依靠企業品牌傳播的方式轉變,目前民營企業的營銷方式,多數還處於面對面的人力推廣方式,而不注重於樹立自身的企業形象和産品品牌形象;從主要依賴能源資源環境消耗向節能環保低碳經濟轉變;從傳統家族治理模式向現代公司治理模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