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黑土地長出綠色産業(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9日 07: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宋嵩繪

  閱讀提示

  黑龍江墾區所屬的100多個農場分佈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興安嶺山麓。由於北大荒開發相對較晚,生態優良,發展綠色食品産業具有先天優勢。

  為了將先天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北大荒人咬牙挺過了“幹投入不見回頭錢”的3年轉換期。

  為了讓綠色産業得以可持續發展,北大荒人構築了全方位的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

  怎麼讓有機食品從初級加工邁向深度加工,産生更高的附加值?怎麼讓有機食品的市場更規範,保護本分企業的積極性?這是北大荒人正在思考和著手解決的問題。

  這裡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素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美稱。這裡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平均在3%—5%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

  近年來,北大荒依託環境、資源、技術和産業化優勢,“打綠色牌,走特色路”,成為我國綠色食品産業發展的領軍者。目前,北大荒4000萬畝耕地中,85%實現了無公害化種植。

  挺過3年轉換期

  從幹投入不見回頭錢到年銷售收入9000萬元 

  “這袋掛麵才350克,在超市要賣到七塊錢呢!”在北大荒親民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紅星農場場長徐龍從生産線上抽出一袋掛麵,説得津津有味。

  為了這袋面,農場的付出可不簡單。

  以往,農場主栽作物麥、豆、麻,畝效益不足百元,農産品沒有市場競爭優勢。2002年,農場瞅準了有機農業的發展前景,開始踏上有機食品種植之路。

  從傳統種植轉向有機種植有個“轉換期”,這個過程是最難熬的。苗永春等一批農場最早的有機種植戶感受最深。

  2003年是老苗等人“吃螃蟹”的頭一年。地裏不讓施化肥,只能用以雞糞、豬糞等為原料的有機顆粒肥。但相比二胺、尿素等化肥,有機肥屬於緩釋肥,速氮、速磷、速鉀含量少,地裏必須多施有機肥,才能滿足作物生長需要。以往坰(1坰15畝)化肥用量在400斤左右,用有機肥就得上千斤。

  即使這樣,産量也上不來。以往大豆畝産350斤,當年也就産了200來斤,小麥産量也從畝産600斤一下子滑到350斤。雖然農場每畝地給補貼40元,但年終一算賬,每坰仍少收入2000多元。

  可惱的是,轉換期的農産品算不得“有機食品”,賣價與普通農産品並無二致。幹投入不見回頭錢,農場職工只能硬撐著。

  轉機終於在2006年出現了。由於農産品質量的提升,市場價格普遍較普通品種上浮20%,老苗的種植業經營開始“止跌反升”。去年,他的大豆畝效益達到400元,小麥達300元,白菜則達到近700元。

  2007年,農場及時調整有機食品種植結構,大面積推廣有機蔬菜種植。目前,已建成三個有機蔬菜種植基地,面積共110公頃。2007年,他們還注資成立了北大荒親民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年可産有機酸菜5000噸,有機幹菜300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9000萬元,成為拉動農場綠色有機食品産業的龍頭。

  目前,紅星農場有機食品生産基地種植面積達8.4萬畝,有機種植戶達130多戶,種植有機作物20多個,且全部通過歐盟、日本、美國三個國際標準和中國國內標準的有機認證。

  綠色産業要有硬杠杠

  北大荒牛業的每一塊産品都帶有一個唯一的可追溯條碼標簽

  徐龍介紹,紅星農場自2008年1月開始啟動“有機食品數字化信息系統”建設,目前已容納“有機田塊地理信息系統、有機作物病蟲害防治查詢、有機産品可追溯系統”等十個信息模塊。無論何時何地,消費者都可在互聯網上清楚地看到自己想要選購的無公害農産品的圖片和生産企業、産地土壤水質、生産過程中的肥藥投入等詳細情況,“一旦産品質量有問題,可以一直查到地塊、追到戶頭。”

  這個系統有多厲害?據介紹,北大荒牛業的每一塊産品都帶有一個唯一的可追溯條碼標簽,可以實現追溯産品到單頭肉牛的最高精度。

  借助現代化手段,墾區逐步建立起了對農産品從“土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安全監測體系。今年,墾區北大荒品牌的農(畜)産品牛肉、大米、粘玉米、麵粉及掛麵等實現産品質量可追溯。

  風清、露凈、水潔、土肥,北大荒綠色食品的開發條件得天獨厚。

  “‘公司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模式促進了綠色食品産業的可持續發展。”北大荒米業集團董事長明友珍介紹,集團在基地建設上突出了專品種繁育、種植、管理、收穫、運輸和收儲,對實施綠色有機種植的基地農戶實行價格保護和高出市場價收購;後續收購、整理、烘乾、倉儲、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率先導入ISO9001、ISO14001和ISO22000質量環境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今年6月初,集團三個30萬噸稻穀加工項目同時開工。目前,集團的綠色食品基地已發展到水稻基地450萬畝、有機食品基地10萬畝。集團年加工稻穀能力達700余萬噸,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專業稻米加工企業。“我們是普通米佔市場,高端米創效益。”明友珍説,旗下的“金鑽有機米”已賣出每公斤200元的高價!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局長隋鳳富介紹,黑龍江省墾區在現代化大農業建設過程中,全面實施綠色食品發展戰略,著力構建“環境有監測、生産有標準、操作有規程、産品有檢測、應急有預案、品牌有誠信”的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

  2005年,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出臺《墾區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基地建設與管理辦法》,建立了農産品産前、産中、産後相關配套的技術標準體系,在綠色食品種植基地推行“六個統一”:即統一規劃連片種植、統一標準化供種子種苗、統一農業投入品、統一生産技術規程、統一收穫和加工、統一品牌和産品銷售,促進了農業産業化經營。

  同年,《墾區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實施,開始構建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目前,包括安全監管、生産標準、認證、檢驗檢測、技術服務、科技支撐等體系在內的全方位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已然成形,成為發展綠色食品産業的“硬杠杠”。

  綠色成為北大荒的金字招牌。“北大荒”、“完達山”、“九三”、“豐緣”等農墾品牌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

  市場認知也需培育

  不能讓“李鬼”搶了“李逵”的生意

  2002年以來,紅星農場種植業畝效益由87元增加到400元,第一産業增加值也從1億元增至1.87億元。去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超萬元。“國家無公害農産品示範基地”等桂冠也接踵而至。

  成績來自“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持。

  “轉換期”農民的損失全靠農場扶持,幾年來,農場僅補貼職工的資金就接近千萬元。

  然而,好不容易生産出有機産品,農場職工發現,各種生産資料漲價的速度永遠比有機食品價格上漲要來得快。徐龍介紹,親民有機食品有限公司今年2000噸有機酸菜達産後,盈利水平才比較理想。但公司目前的加工層次仍然不盡如人意。怎麼從初級加工邁向深度加工,改變半成品的産品形態,産生更高的附加值?這需要更高級的技術支撐。

  更讓徐龍撓頭的是,市場上的綠色有機食品良莠不齊,以至於真假莫辨。這嚴重打擊了本分企業的生産積極性,甚至已經威脅到綠色食品産業的健康發展。

  多年從事國際標準認證的黑龍江冠日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帛霖認為,綠色有機食品的市場認知有個培育過程,這類似于有機種植的“轉換期”;有關部門也應該嚴格市場準入標準,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不能讓“李鬼”搶了“李逵”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