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聯播 >

[視頻]山西右玉:60年的綠色接力發展之路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6日 19: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聯播):把生態建設當做一場永不落幕的長跑比賽,山西省右玉縣18任縣委書記帶領當地幹部群眾植樹造林,六十年來,這種從未間斷的綠色接力,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道路,書寫出黃土高原上的生態奇跡。

  地處山西西北部的右玉縣,距離毛烏素沙漠僅100公里,歷史上這裡是天然的大風口。

  本台記者蔣樹林 :用塞上綠洲來形容現在右玉一點也不為過,這裡可以説是滿眼綠色,但在六十年前這裡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大家看這張照片,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那麼,到底是什麼讓裏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變化是因為一場昏天暗地的風沙而開始的。1949年6月,剛剛三十齣頭的張榮懷來到右玉,沒想到迎接他這個縣委書記的是一場沙塵暴。在隨後多次的實地調研中,他發現這裡地越墾越多,可糧卻越打越少,土地沙化不斷加劇。那麼,改變這種狀況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呢?

  山西省右玉縣老幹部付生有:張榮懷帶上水壺、拿著一張(地)圖,徒步把右玉的山山水水都走遍了,前後走了半年,走完後得出一個結論:右玉要想風沙住,必須多植樹。

  但要讓樹在這片沙地裏紮根、發芽、成長為參天大樹,卻並非那麼容易。就拿眼前這道黃沙洼來説,它原本是一道8里寬、20里長的黃沙梁。1956年,第四任縣委書記馬祿元帶領全縣人民打響了大戰黃沙洼的綠化戰役。然而上千人整整種了兩年的樹,最後居然只活了幾棵。

  山西省右玉縣老幹部王德功 :風大沙多,像這個地方,基本上是移動沙丘 所以我們頭一年栽上的樹 有的沒等一場風過後連根刨出來,有的一場風過後,一個沙丘就把它掩埋掉了。

  怎麼能在沙丘裏把樹種活呢?當地幹部群眾挑著桶,從離黃沙洼兩裏之外的河裏挖上河泥,連苗帶泥往沙裏栽。再用莊稼秸桿打成結,鋪在沙丘上來固定沙石。一桶一桶的河泥、一棵一棵的小樹、一片一片的林子,鎖住了一丘一丘的沙石,黃沙梁終於變成了綠山崗。而這不過是右玉人植樹造林、建設生態家園的縮影。

  山西省右玉縣委書陳小洪:我們這些縣委書記領導幹部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綠化接力賽中間都是跑短跑的 真正的跑馬拉松的是右玉的人民。

  60年來,右玉150萬多畝森林,每一棵樹都是人工栽植的,森林覆蓋率由解放初的0.3%提高到現在的50%,近9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60年來,右玉共經歷了18任縣委書記和17任縣長。他們一任接一任持之以恒植樹造林,右玉縣先後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縣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