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港媒解讀京官成批任職地方:幹部交流工作提速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5日 10: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8月5日電 中央組織部正在試點實行新的司局級官員任用制度,將從中央和國家機關選調60名正局級幹部任職地方副市長或副書記。多家境外媒體關注到此次京官成批空降不再是“挂職”,而是“任職”。評論説,中組部醞釀此舉是一次“試水”和“前奏”,內地幹部交流工作正在提速。

  香港《文匯報》報道説,相關部門人士表示,中組部醞釀此舉是一次“試水”和“前奏”,是在為更高層次、更寬範圍、更大規模的幹部任職交流積累經驗、探索辦法,值得外界期待。

  和以往幹部交流形式“挂職”不同,此次司局級幹部“下基層”的提法是“任職”。這意味著內地今後幹部任命將更強調“基層工作經驗”,促進中央和地方幹部互動。

  相關部門人士表示,此次幹部任職交流與以往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其一是“任職交流”而不是“挂職交流”,挂職交流是暫時性的,挂職期一到,挂職幹部又回到了原單位,可以説是一種“軟交流”。而任職交流,幹部的人事關係等都要隨人走,是要去擔任實實在在的職務,是一種“硬交流”。

  其二是此次幹部交流是幹部間的“上下交流”而不是“平行交流”。通俗説,是“京官”與“地方官”的一次交流,是中組部推動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基層幹部相互交流的一記妙招。把上級的幹部交流到基層來,把基層幹部交流到上層來,如此循環往復,讓幹部隊伍流動起來,幹部從基層來到基層去自然也就能夠實現。

  文章説,幹部隊伍流動起來,才能充滿活力、充滿朝氣。如果幹部隊伍不流動,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在一個崗位、幹同樣活,必然會失去“動力”,整個幹部隊伍也會如同“一潭死水”。

  官員地方皆得益

  《文匯報》專訪了中共著名黨務專家辛宇,他表示,從人事政策角度看,中央機關官員“交流”地方,對地方和“交流”官員本身都具有好處。他表示,司局級幹部對於國家宏觀情況較了解,具有全國意識;而對地方官員而言,能夠前往中央機構工作,也是難得的鍛鍊機會。

  辛宇表示,今年5月,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在浦東幹部學院發表“領導機關的幹部要從基層來要到基層去”的講話,表示推動領導機關幹部從基層來到基層去,是當前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決策。領導機關的幹部只有熟悉基層,才能制定符合基層實際的政策;而也只有經過基層歷練,才能具備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有專家表示,現在幹部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問題已得到較好解決,但出了家門進校門、走出校門進“衙門”的“三門”幹部較多,基層經驗少的矛盾常常使他們在政策起草及制定方面面臨困難,此種情況若任其發展下去,就會造成幹部隊伍來源結構的根本性缺陷。

  機關“三門”幹部多既會增加領導機關脫離民眾和實際的危險,另一方面也會使機關幹部因長時間缺少實際經驗而難負重任。對此,中央組織部站在全局高度,已充分認識到從基層培養選拔機關幹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真正樹立重視基層的用人導向,讓優秀人才到基層去,讓領導機關幹部從基層來。

  內地幹部交流工作提速

  香港《大公報》關注到這一中央再出臺幹部選任制度新舉措:這是中共十七大之後最大規模的一次京官外調地方任職。

  報道留意到,此次選拔範圍是中央國家機關部委中五十歲以下的正局級幹部,而部級後備幹部或缺乏地方領導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60個名額被比較均勻地分配到各部委中,涉及經濟、金融、工業交通、農林水利、教科文衛、黨務等各個方面,其中一些規模較大的綜合性財經部委,名額相對較多。除了年齡的要求,對報名官員的知識學歷、業務能力和政治素質都提出很高的要求,一般要求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

  最終獲選的官員,中組部將統籌協調,分配到副省級城市的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副市長或者是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市長以及省委、省政府所屬各廳局的一把手,均為掌握實權的重要崗位。

  據了解,成批選派京官到地方任職,在今年試點運行的基礎上,未來將逐步走向機制化和常態化。按照中央的幹部培養規劃,未來具備基層工作經驗,將成為考核選拔中央部委官員的一個基本考核指標,提拔幹部將更強調“基層工作經驗”。

  而此次京官成批空降,在形式上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是“挂職”,而是“任職”。以往的“挂職”,往往成了短期的臨時性的“鍍金”過程。此次的“任職”將正式將京官的各種組織關係調往任職省市,且是長期任職。

  報道也留意到,與六十名京官空降地方相對應,中組部同時還將在全國各省市選調六十名優秀的廳局級官員,進京分配到各部委擔任司局長,形成中央與地方的交流互動。

  近期在各省黨政人事大調整中,最突出的看點的是眾多省份調整了組織部長,一批年富力強的官員出掌組織部。有分析人士指出,此舉將有助於落實中組部即將展開的幹部選任新政。

  《大公報》另一則報道形容説,中組部近期力推的六十名京官外放及六十名地方官進京工作,意味著中國的幹部交流工作進一步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歷次的京官“空降兵”,都是優中選優的年輕型、知識型、專業型官員。

  此外,中組部選派京官外調地方任職鍛鍊,也是出於調整優化中央部委官員結構的考慮。

  中組部此次安排六十名京官與六十名地方官交流任職,除了變短期挂職為長期任職之外,也改變以往幹部交流多任副職的做法,安排更多人直接擔任重要崗位的正職。這些都是為了讓被交流的官員更好地一展所長,提高交流任職的實效。

  中組部醞釀幹部交流任職新政

  香港中通社刊發特稿説,種種跡象表明,中共中央組織部正醞釀中央與地方幹部交流任職新政。近日,“到地方交流任職”似乎成為北京各大中央部委和直屬機關司局級官員的一個共同話題。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兩個多月前,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在浦東幹部學院發表“領導機關的幹部要從基層來要到基層去”講話。

  文章同樣注意到:與以往的“挂職”不同,此次的提法是“交流任職”。

  據專家透露,今年只是試點,將來任職地方的人數,每年不會少於120名。這意味著今後幹部任命更強調“基層工作經驗”,及中央和地方互動。

  分析人士指出,司局“京官”任職地方,背景則是新一輪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去年12月份中央下發了《2010-2020年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綱要》,到2020年沒有基層經驗的領導幹部原則上不能再提拔。

  也有專家認為,“任職”從理論上或能解決“挂職”的一些弊病,但“交流任職”可能也會帶來問題,如地方幹部上升管道變窄,任職幹部急功近利搞政績工程等。

  國家行政管理學院的竹立家教授則表示,他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幹部任命方式的新突破、新變革,而是一直以來幹部任命的方式之一,只是名稱變動而已,對幹部培養模式的影響有限。

  而一些中央機關司局級官員們對新政還持觀望態度,一些司局級官員報名並不踴躍,還處於“動員”階段。內地一家媒體引述國家發改委一位人士的話説:“去地方任副市長,對實權部門的司局長吸引力並不大,如果不是硬性要求,且部委內部晉陞存在變數的情況下,多數司局官員選擇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