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湖北鄂州東晉古廟面臨拆遷 數十名老人聯手保護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5日 03: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20日,嚴桂蘭老人站在她參與守護的城隍廟前。本報記者 張寒 攝

  ■ 關注焦點

  湖北鄂州有一座始建於東晉時期的古廟,歷經風雨走到今天,在城市建設中走到了要被拆遷的命運。

  古廟要被拆遷,附近的老人從情感上難以接受。他們認為古廟不僅承載了一代代人的記憶,更是讓人敬畏的符號。他們聯合起來,守廟、“上書”、學習文物保護法。老人們希望能夠挽救這個古建築的命運。

  張引娣噌一下站起來。

  “我要保廟!保古跡!”

  會場裏一片安靜。接下來,是嚴桂蘭。她幾乎以同樣的姿勢站起來。

  “保廟!保古跡”。

  下一個,依然如此。

  今年6月23日,鄂州城隍廟保護的討論會,在十幾個白髮老人重復的一句話中結束了。

  近一個月後,7月20日,張引娣回憶起當時情景,依然有些激動。

  她説,説完那句話,她突然覺得輕鬆了。

  這廟,應該是保住了。

  兩個多月的辛苦,幾年的維護,完滿了。

  古廟

  城隍廟承載歷史與情感

  鄂州市的城隍廟現在位於一片瓦礫之中。

  這座1984年時就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城隍廟,本有三重,第一重是萬年臺,第二重中殿,第三重後殿。

  目前,萬年臺和中殿的遺跡,只能在瓦礫中尋找。後殿坐北朝南,依然能看出雄偉的氣勢。

  “一個城市只有一個城隍廟。”63歲的嚴桂蘭站在後殿門口説。她仍記得小時候跑進廟裏玩的情形,空蕩蕩的,讓人有敬畏之感。

  鄂州城隍廟位於鄂州西大門,鬧市之中,歷史曲折。

  資料記載,城隍廟原為鄂州最早的儒學所在地,由東晉征西將軍庾亮創辦。明洪武三年,知縣孟吉在此基礎上改建城隍廟。經歷明清兩朝,多次毀壞。咸豐二年被燒燬,光緒三年及四年,在毀址上重建。

  研究鄂州歷史的專家蕭開發説,民國以來,城隍廟駐紮過賀龍的國民革命軍,曾為鄂州縣中心小學校址、日軍、國民黨軍隊、解放軍均曾將其作為駐地。新中國成立後,曾先後為政府、博物館、文化館所在地。

  再後來,文化館搬走了。城隍廟歸入鄂州市鍛壓機床廠。

  張引娣是機床廠職工。城隍廟的後殿曾是她做工的廠房。一群女工在做完活後,常在廟裏乘涼,“涼絲絲的。”

  “我們廠裏的人和城隍廟感情很深。”張引娣説,也因為這樣,站出來保護城隍廟的,多數是機床廠的老職工。

  城隍廟的萬年臺和中殿是在機床廠時期倒掉的。僅存的後殿,經歷了廠房、倉庫,也已破敗不堪。

  “一下雨,裏面就能划船。”劉樹林和張引娣夫婦&&,從1980年開始修護。

  沒有錢,幾個人挨家挨戶去“化緣”。張引娣説,家家戶戶最少都會給幾塊。

  修廟的時候,劉樹林就睡在廟裏,睡了有兩三年。

  廟幾乎在廢墟裏,幾十個老人用手把土和磚扒得整齊一點,踩出一條路來。

  到2005年,廟裏重新修了塑像。募捐了一些錢,作為廟的維修費。

  80歲的談寶珍常常會來廟裏,她説這是她的寄託。

  她説,城隍老爺,見官大三級,保一方平安。有這個城隍廟她覺得住的踏實。在張引娣看來,這個城隍廟有靈氣、有歷史、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