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災民遞總理紙條續:緩慢善後工作在總理走後提速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5日 05: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11日,湖南寧鄉縣受災農民朱君(左)站在大坑邊凝望。她家房屋今年初被大坑“吞噬”。

  湖南寧鄉縣大成橋鎮,一個60米寬30米深的大坑,橫亙在山坡上,坑底有渾濁的水。

  這就是農民陳凱旋7月1日帶溫總理看的大坑。

  這個今年初突然出現的塌陷,被當地人稱為“天坑”。

  陳凱旋説,污水下的土層裏,掩埋著被天坑吞噬的房屋、牲畜和稻穀。

  當地村民介紹,今年初以來,當地不斷有天坑出現,目前已有20余個,就在居民們的房前屋後。這些大坑“神出鬼沒”,讓他們擔驚受怕。

  據當地人講,這半年雖然“天坑”頻現,但一直沒有得到好的治理,受災村民的搬遷和補償問題,也一直沒有得到好的解決。

  7月1日這一天,陳凱旋向溫家寶總理彙報災情後,一切問題都在加速解決中。

  不斷出現的“天坑”

  村民們聽到一聲巨響,然後看到,朱君家的房子被大坑“吃掉”了

  7月11日,朱君站在大成橋鎮清泉村一個“天坑”邊上,認真統計著填埋大坑的挖掘機所耗的工時。

  朱君和丈夫都是大成橋鎮村民。他們曾經的家,位於清泉村,與鎮上的福泉小學比鄰,去年花了十多萬元裝修。

  今年1月17日,全家人都出門去了。回來時,發現“家”不在了。取代的,是一個深深的大坑,存儲的糧食、院內牲畜,都掉進了大坑裏。

  一起消失的,還有學校的食堂和大部分操場。朱君説,幸好那天是週末,學校沒人。

  當地村民説,他們聽到了一聲巨響,然後就發現朱君家被大坑“吃掉”了。那之後,村民們發現,村裏的好多口井陸續沒水了。

  隨後,“天坑”不斷出現。

  村民歐徵兵的家,距福泉小學不足一百米。一天歐徵兵在家看電視,聽到一聲巨響。他以為是雷聲,出門觀看,卻發現院子裏的犁田機不見了,再一看,出現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坑。

  近幾個月,村民楊德明目睹了兩次“天坑”現身。

  第一次,他在離家不遠的水田裏聽到一聲悶響,隨後目睹兩根電線桿“像吸麵條一樣”被吸到地下。水田裏出現一個大坑。楊德明覺得,“下面好像有一張嘴”。

  沒過多久,楊德明在家陪兒子玩電腦時,又聽見一聲悶響。他徑直跑向水田,沒發現什麼。回來後,悶響再次傳來,楊德明看著自家院裏的廁所,消失在眼前。塌陷是一個圓圓的口子,他看到裏面全是水。

  一王姓村民則稱見過 “半座山一下就沒了”的情形,他説當時嚇得不停上廁所。

  據了解,過去半年內,大成橋鎮村民不停地被“天坑”困擾,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不過持續擴大的塌陷面積,讓村民非常緊張。

  寧鄉縣電視臺記者曾到大成橋鎮收集材料,記者採訪後説:“池塘中,公路上,"天坑"隨時可能出現,走在路上我們感覺隱隱不安。”

  災民向總理哭泣

  在大坑邊哭泣的婦女,遞了張紙條給溫家寶。溫家寶説:你的意思我懂

  陳凱旋的家位於大成橋鎮邊緣,這裡沒出現“天坑”。

  儘管如此,陳凱旋還是供了一尊神像在廳裏,“求個平安”。陳凱旋説,當地人認為,“天坑”頻繁出現,與這裡屬於煤炭採空區有關。不過“天坑”還是讓大家惶惶不安。

  從後來政府提供的材料看,當地一共有重災戶86戶。

  村民們説,這半年他們不斷向政府反映情況,希望治理“天坑”並對受災者進行補償。但問題遲遲沒解決,補償則微乎其微,每平方米23元,農民們無法接受。

  7月1日,農民陳凱旋向在當地視察的溫家寶總理反映塌陷災害,並把總理帶到了清泉村一個塌陷現場。

  據陳凱旋回憶,溫總理在大坑邊認真察看,還向村民們了解塌陷情況。村民們説,這裡本來就是沉陷區。今年以來連降暴雨,多次塌陷。

  聽完介紹,溫總理沉思片刻説:“對於地質災害,我多少也算一個專家。湖南省各級領導都在這裡,我們定下幾件事。”他説:“要組成專家組,圈定塌陷區範圍。要迅速轉移塌陷區內群眾,決不能發生人員傷亡。要妥善安排群眾生産生活。這幾件事情必須馬上做。”

  在溫家寶要離開時,突然一名婦女在不遠處哭泣。總理讓人把她叫到自己跟前。

  哭泣的便是朱君,她給溫家寶遞了一張紙條。溫家寶現場念道:“我每天日思夜想的是,如果中央領導親自來看看,那該多好啊……”

  念完後,溫家寶對朱君説:你看,我不是來了嗎?朱君笑了。

  溫總理説:“你的意思我懂。剛才我講的幾件事情,還應該再補充一條,群眾房屋因塌陷倒塌的要合理補償,一定不讓受災群眾經濟上再遭受更大損失。”

  7月11日,朱君説,她之所以寫紙條,是怕總理聽不懂當地方言。她説自己聽説總理去視察大坑後,在紙上寫了幾百字講述受災情況。但在現場有人攔著她不讓她靠近總理,她便哭起來。

  7月6日,也就是溫總理考察5天后,當地村民終於清晰地知道了“天坑”為何出現。

  這一天出臺的《寧鄉縣沉陷區治理工作情況彙報》裏,解釋了塌陷頻發的原因。

  地質專家在當地勘察後認為,沉陷原因分三個方面,一是這些區域地處岩層破碎帶和溶洞多存區,地層容易被水溶蝕,形成岩溶現象;二是這些區域解放前就有煤炭開採活動,長期的煤炭開採及抽排水,引起地下水流動沖刷,並引起水位下降,破壞了底層平衡穩定。第三,近期高密度的強降水致使土層軟化,進一步加劇了地表沉降。

  “土層、地下水、煤層、地下水,層層疊加就像蛋糕一樣,這中間的任何一層被破壞,上面的另一層都要塌下來。”7月11日,在大成橋鎮參與地質勘探的一名工作人員説,現在的天坑頻現,是在還歷史的債。

  塌陷治理加速進行

  總理視察後,塌陷區的治理全面展開,群眾得到了生活補助,安置工作也展開了

  溫家寶考察塌陷區十天后,7月11日,農民朱君已在當地政府安排下成為一名參與天坑治理的工作人員。

  “天坑”治理工作已在村、鎮、縣,多個層面展開。

  清泉村的“天坑”,溫家寶視察時,還尚無治理,只是大坑邊插了竹竿防止有人滑落。

  7月11日,橘紅色的挖掘機已取代了坑邊竹竿。挖掘機的轟鳴聲中,泥土瀑布般填進坑內。

  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很多鐵絲編制的籠子,用來填埋這個大坑。“把石頭放進籠子,然後沉入坑底,這樣就能防止繼續塌陷”。

  7月11日,在大成橋鎮塌陷較為集中的老街上,工作人員成隊地穿行在大街小巷。他們駕駛的維修機械,在並不寬敞的老街上揚起陣陣塵土。

  受災村民胡仁碧説,溫總理視察後,政府治理塌陷大大加速。大家現在感到安心了。他説以前是村民找鎮裏,現在則是鎮裏找村民。

  據記者了解,寧鄉縣加快治理塌陷的同時,此前備受群眾詬病的安置工作,也已順利開展。各個部門一系列措施出臺。

  目前大成橋鎮已成立了過渡安置轉移指揮部。對受災群眾,有兩種安置方法,投親靠友或自租房的,政府每月補助500元;另一種方案是,設立了災民安置點,由鎮財政統一購置床舖、電風扇、紗窗、添置生活必需品。

  據了解,寧鄉縣財政局落實了250萬元的沉陷塌方安置小區的先期啟動資金。縣民政局對房屋全倒戶現場勘驗,落實了補助款2萬元,並將受災戶中的特困戶納入救助範圍。國土局啟動了建設小學、醫院的用地申報。

  “我們將按照溫總理的重要指示,在地質災害治理過程中強化責任,多管齊下,狠抓落實。”寧鄉縣委宣傳部一負責人説,為做好災民的安置,一片100畝200戶的安置小區規劃已出臺。7月15日,縣裏即將啟動第一期第一批的安置工作。

  基層官員的“無奈”

  幹部們説,治理工作其實早已展開,只是受能力所限進展較慢

  在總理關注塌陷災害之後,大成橋鎮塌陷災害的治理與受災群眾的安置補償,終於都在解決中。

  對此網上有諸多議論。有網友提出,若溫總理當天沒臨時停車,陳凱旋沒主動彙報,塌陷災情將會怎樣?“為什麼總理關注了,問題才能解決?”

  有網友認為,此事從另一角度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在民眾利益的問題上,仍存在麻木不仁、消極作為的官僚習氣。

  面對各方質疑和指責,大成橋鎮和寧鄉縣政府的官員們“感到無奈”。

  “群眾向總理反映問題,主要是因為受災後補償資金過低。”寧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袁國華説,目前對受災群眾執行的補償標準,是依據2004年長沙市政府下發的22號文件,其中規定每平方米補償上限為23元。“我們也認為低,但要提高標準的權限在市政府,不在寧鄉縣。”

  7月10日,大成橋鎮一名胡姓黨委委員將三份會議紀要一字排開。這三份紀要分別形成於今年1月21日、6月8日及6月22日,會議內容均是研究如何治理及預防塌陷和安置受災群眾。

  這名胡姓委員説,其實在總理關注以前,相關的治理工作就已經展開了,只不過,受鎮一級政府能力所限,推動得比較慢。

  大成橋鎮紀委書記徐海華和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黃光輝也稱,對沉陷區群眾的安置和轉移工作,早在今年2月份就已展開,期間縣財政還安排了10萬元資金進行溶洞治理。

  對於現在塌陷災害的加速解決,大成橋鎮的幹部説,從某種程度上講,陳凱旋對鎮裏是有貢獻的。

  本報記者 崔木楊 湖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