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深圳一部門一正20副 副職臃腫吞噬機構改革成果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4日 06: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政府機構改革,不能在原有政府職能上打轉轉。政府部門管的事情過多,權力過大,副職就會忙於其事、樂享其權,哪兒也不想去,其他人員亦如此,結果是政府機構想不臃腫都難。宏觀地看,幾十年來,政府機構改革逃不出“臃腫—精簡—再臃腫—再精簡”的怪圈,根本原因在於未能有效轉變政府職能。

  一邊是部門在精簡機構中合併削減,一邊則是新機構中副職異常臃腫。這是機構改革過渡時期的特殊情況,還是機構改革成果被吞噬的徵象?

  深圳推行大部制一年,有部門竟然一正20副。副職超編如此嚴重,或要刷新此前一些地方“副市長”創下的紀錄,也無異於給公眾對大部制改革的期許潑上一盆涼水。

  就深圳具體個案而言,畢竟大部制改革才一年,原有機構人員的消化確需一個過程。就此認為大部制改革失敗、其成果已被吞噬,則失之於輕率。但由此産生的副職嚴重超編現象,卻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和深刻思考。

  要改革,當然就會涉及利益調整。一般來説,只有各方在利益妥協之後形成新的利益格局,改革才會順利推進。否則,改革就會遇到障礙,步履維艱。機構改革使一些部門消失,最難辦的就是原有機構人員的安置問題。他們放棄原有部門的職位利益,選擇在新機構副職或其他職位上安身,即是一種妥協。從某種意義上講,允許副職暫時臃腫是機構改革必須付出的代價。

  現時代的改革正步入深水區,不對任何其他人造成利益損害的“帕累托改進”越來越少了,改革付出代價在所難免,公眾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只是公眾希望,這個代價應當朝著少的方向努力,也應當設定一個期限。如果看不到副職削減的時間表,看不到減輕改革代價的務實之舉,那麼副職超編就在事實上成為吞噬機構改革成果的一個路徑。而一些地方副職長期過多現象,正殘酷地驗證著公眾的這種擔憂。

  從深層次根源來看,解決副職超編問題根子在轉變政府職能,這也正是政府機構改革的根本所在。一般來説,現代政府的職能基本界定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我們説轉變政府職能,就是要向這四大職能轉變,其核心是公共服務,打造服務型政府。與這樣的要求相比,政府機構改革的機構合併削減乃至人員調整等等,還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而已。

  新的政府機構部門,惟有按新的職能定位,才會不需要那麼多的官。因為你即使設定過多的副職讓他過渡,他也會閒著沒事幹,不被工作所需要,於是就會形成一種隱性壓力,迫使他作出新的選擇。這正是新的政府職能所煥發的柔性機制,對保護政府機構改革成果具有制度性的源動力。

  政府機構改革,不能在原有政府職能上打轉轉。政府部門管的事情過多,權力過大,副職就會忙於其事、樂享其權,哪兒也不想去,其他人員亦如此,結果是政府機構想不臃腫都難。宏觀地看,幾十年來,政府機構改革逃不出“臃腫—精簡—再臃腫—再精簡”的怪圈,根本原因在於未能有效轉變政府職能。

  在這個意義上,如果一些地方和部門的機構改革,僅是簡單的機構和人員的合併,而不能在其職能上有實質性的轉變,那麼公眾就有理由對這樣的改革存疑。

  本報特約評論員喬子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