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焦點訪談]農民動嘴 幹部跑腿(2010.07.04)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4日 20: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焦點訪談]>>


 

首播:

    CCTV-1

    07月04日 19:38

重播:

    CCTV-1

    07月05日 06:10

     

    CCTV-新聞

    07月05日 04:42

     

    CCTV-新聞

    07月05日 05:15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自從中國9億農民告別上繳農業稅歷史,農村生産力得到進一步解放。但很多鄉鎮存在的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的問題依然存在。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鄉鎮基層政權建設面臨的新問題?2000年開始,農村人口比例佔78.5%的安徽省,在全國率先拉開鄉鎮機構改革的大幕。從精簡機構到提升服務、從催款要糧到圍繞三農謀發展,借助機構改革的大舞臺,安徽鄉鎮發展的大戲格外精彩。

    鄉鎮機構大“瘦身”

    每個週一的早上,汪建軍都會騎半個小時的摩托車從安徽省休寧縣商山鎮來到黃村上班。汪建軍大學畢業後就成為了商山鎮政府的一名農技幹部,這原本是讓他感到十分驕傲的事,但沒想到2006年由於鄉鎮機構改革,他被精簡了下來。

    鄉鎮機構改革的確對很多像汪建軍這樣的基層幹部來説觸動很大。安徽全省有近5萬名鄉鎮幹部被分流,他們的命運也由此發生很大的改變。2000年前,安徽省的很多鄉鎮都存在著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的現象,僅僅一個黨政辦公室就二三十人,這使得鄉鎮財政負擔重、農民的負擔也很重。為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安徽省從2000年起,借農村稅費改革的契機,開始進行鄉鎮機構改革的試點,首先就對各個鄉鎮大力“瘦身”。

    安徽省休寧縣縣委書記陸群告訴記者,在機構改革前,休寧縣有44個鄉鎮,經過機構改革以後,現在有21個鄉鎮。

    撤並鄉鎮、精簡機構、精簡人員是安徽省鄉鎮機構改革邁出的第一步。2000年至2004年間,安徽省的鄉鎮數量減少了600多個。而對每一個鄉鎮而言,過去常設的林業站、水利站、財政所、稅務所等七站八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三辦一中心”。“三辦”就是黨政辦、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一中心”就是新建的為民服務中心。四年中,安徽省精簡鄉鎮黨政機構9800個,精簡事業單位12000個。

    在人員機構精簡中,最大的工作難度就是人員的安置分流。安徽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家麟説:“安徽省委省政府給了一定的政策,通過多種渠道分流人員,使我們5萬多的幹部職工都分別走上了再就業的道路。”

    人員減少了,會不會影響到工作的開展呢?張家麟説:“人員雖然精簡了,但是幹部的素質提高了,辦事效率提高了,鄉鎮政府的職能已經轉到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軌道上來,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變“管理農民”為“服務農民”

    轉變政府職能,正是安徽省鄉鎮機構改革邁出的地二步。取消了農村稅費後,其實很多幹部的頭腦中都存在著一個困惑,幹部們究竟還能幹些什麼?隨著鄉鎮機構改革的深入,這個問題逐步有了答案。那就是轉變政府職能,變管理農民為服務農民。在休寧縣海陽鎮,記者看到新成立的為民服務中心就像一個大的為民服務超市,很多涉及老百姓自身利益的事,在這裡都能得到一站式服務。

    休寧縣海陽鎮鎮長鄭傳權告訴記者,這個為民服務大廳主要進行三類服務:政策性服務、技術性服務和購買服務,總共有十大類20多項,比如辦理城鎮低保、農村救助、計劃生育、購房證等等。

    説起為民服務大廳,一位村民説:“現在辦事不用跑來跑去找,直接到大廳來,方便省事,老百姓得到實惠。”

    在服務大廳,記者還見到了前來辦事的海陽鎮鹽鋪村村委會主任曹長來。他來這裡不是給自己辦事,而是替村民來辦事。他介紹説,村裏一個低保戶得了大病,他來幫助低保戶辦大病救助。

    曹長來是鹽鋪村的村委會主任,他告訴記者,2007年村裏也辦起了為民服務代理點,村民有事情也可以首先找到代理點,讓村幹部們來代辦。第二天記者就來到鹽鋪村,看看老曹所説的這個村級為民服務代理點。一到這裡就看到有一位婦女正在焦急地和老曹講述她們家種的菊花爛根的事。老曹馬上打電話,聯絡了縣裏的農技幹部。

    在這裡,有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以前辦個流動人口證之類的事,村民要跑到鎮裏派出所去辦,有時要跑好幾次才能辦下來,有了這個代理點就方便多了,少跑很多路,這裡每天都有村幹部值班,有啥事來這説一聲就行。不僅如此,村民手裏還有一張便民卡,上面印有村幹部的聯絡方式,有事情需要幫助時打個電話就行。十分鐘後,記者看到縣裏的技術人員騎著摩托車來到了代理點,他和村主任、菊花種植戶一起來到地裏,很快就解決了農戶焦慮的菊花爛根的問題。

    目前,安徽省已將與農民生産生活相關的200多個事項納入全程代理範圍,2009年為農民辦理事項320萬件。全程代理服務帶來的明顯變化,就是幹部由動嘴變成了跑腿,群眾則由跑腿變為了動嘴。

    “農村上層建築的一次深刻變革”

    此外各個鄉鎮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變“以錢養人”為“以錢養事”等多種方式,為農民們提供服務。服務型政府的建立還鍛鍊了幹部,過去疲於應付催款要糧的基層幹部,現在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引導農民調整産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上來。商山鎮的汪建軍被派到黃村成為挂職書記後,帶領村民修了路,在這個千年古村發展起旅遊業,還通過招商引資建了楊桐林木基地。

    三年的挂職結束了,村民們希望汪建軍還能留在村裏再幫扶他們三年。隨著改革的深入,農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10年間,安徽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00多元增長到4500多元,農業增加值由730億元增長到近1500億元,這些變化都與鄉鎮機構改革分不開。

    近年來,鄉鎮機構改革相繼在安徽、湖北、黑龍江、江蘇等省展開。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三司靳永龍司長告訴記者:“這次鄉鎮機構改革是我國農村上層建築的一次深刻變革。通過改革,提升了鄉鎮政府為農民服務的能力,密切了幹群關係、黨群關係,加強了基層政權建設,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組織保障。”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 鄉鎮機構改革已于2009年全面推開,改革任務將於2012年完成?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萬多個鄉鎮完成機構改革,佔鄉鎮總數的60.3%?在實踐中,各地把鄉鎮功能定位、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改革重點,變“管理農民”為“服務農民”。具體説,就是要以方便農民和服務農民為標準設立崗位;以農民滿意不滿意作為對幹部考評的標準,以此來建設新的服務型鄉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