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焦點訪談]環境變化與城市責任(2010.07.03)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3日 2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焦點訪談]>>


     

首播:

    CCTV-1

    07月03日 19:38

重播:

    CCTV-1

    07月04日 06:10

     

    CCTV-新聞

    07月04日 04:42

     

    CCTV-新聞

    07月04日 05:15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無論我們工作還是生活,都會消耗大量的能量,而這些能量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來越大,從而使得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如何在城市中盡可能地節電,節氣,節水,盡可能地使用清潔能源,減少排放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在上海世博會上的倫敦案例零碳館在這方面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神奇的風帽

    記者李小萌在倫敦案例零碳館看到,除了房頂上安裝了大量太陽能電池板來提供能源外,還利用了風能實現空氣交換、溫度調節等,不僅不用電而且還做到了"零排放"。

    記者注意到,在房頂上有非常一些特殊的裝置--風帽。上海世博會倫敦案例零碳館運營經理崔海明向記者介紹了風帽的工作原理,他説工作原理分兩部分,上部旋轉體能找到主力風向,風往哪邊吹,它就會往哪邊轉,這樣就可以將室外新風全部灌入到室裏去,使室內空氣保持新鮮。
另外,下箱體裏還放了很多芯片,包括熱回收芯片、除濕芯片和加濕芯片等,這樣就使吹入室內的新風能保持比較好的舒適度。與傳統空調和換風系統相比,風帽最大的優勢就是它"不費電"。

    在對於陽光、風和水這些天然資源的利用上,倫敦案例零碳館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零碳館的側面,借用太陽光不僅培育了大片的綠色屋頂植被,還給屋內提供了自然採光照明。屋頂安裝的收集雨水裝置,雨水過濾後可以沖洗馬桶、灌溉植物,減少了零碳館對自來水的需求。

    此外,展館內的每個角落都彰顯著環保節能生活的印記。記者在零碳館的餐廳看到,這裡的椅子是用廢棄水管焊接的,盤子、筷子等餐具是用餅乾做的,吃完飯之後還可以把餐具吃下去。觀眾不經意間就能通過這些細節,把環保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倫敦零碳館的設計師陳碩表示,事實上不可能做到絕對的二氧化碳零排放,但是使用環保清潔能源,並將廢物合理利用,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零廢水"、"零能耗"、"零廢棄物"的零碳理想狀態的。

    貝立敦社區的零碳生活

    記者了解到,這個案例館的原型就在英國倫敦的貝丁頓社區,它已經存在9年時間了。貝丁頓社區建成于2002年,共有99套住宅,210位居民。蘇o雷頓斯頓是貝丁頓零能耗社區最早的一戶居民,也是這個社區的發起人。

    蘇o雷頓斯頓介紹説,事實上,小區內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玻璃陽光房,玻璃材料都是雙層低輻射真空玻璃。夏天將陽光房的玻璃打開後就成為敞開式陽臺,有利於散熱,冬天關閉陽光房的玻璃可以充分保存從陽光中吸收的熱量。而且還可以利用太陽光照,減少使用電燈的時間。

    像其他注重環保的家庭一樣,蘇o雷頓斯頓家的馬桶是節水型的,使用的是社區統一收集來的雨水,她家使用的全部是節能燈泡和節能家電。垃圾箱被分為了三個格子,分別放置紙張、玻璃和塑料製品。蘇雷頓斯頓告訴記者,她還把食物殘渣收集起來做肥料,用於種菜。

    相比硬體方面的環保節能設計,貝丁頓社區居民的環保理念和生活方式使得這裡真正成為一個綠色社區、節能社區。在倫敦上班的人們乘坐火車往返于貝丁頓和倫敦市中心。為減少居民駕車外出,社區組織了"農場商店",居民每家都有這麼一個食品籃,居民根據需要打電話訂購食品和蔬菜,網上或電話付款,商店負責送菜上門,把居民訂購的食品放在各家門口的食品籃中。

    和普通家庭相比,貝丁頓社區的家庭可以節省45%的用電量,一半以上的用水量,減少80%以上的取暖能耗和60%以上的私家車行駛里程。目前貝丁頓社區的零能耗理念已經被推廣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場館建設之中。據介紹,結合中國國情的零碳項目也已經進入到了研發實驗階段。

    "蠶寶寶"上的發電膜

    以貝丁頓社區為原型的倫敦零碳館可以説是從建築到生活方式全方位地體現了環保節能,而在上海世博會,更多的場館則是在某一個方面將環保節能的科技、做法以及理念展現出來。其中,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發電技術的大量使用成為本屆世博會的亮點。

    日本館是觀眾排隊人數最多的館之一。日本館被叫紫蠶寶,像一個蠶寶寶臥在那裏,不僅外觀可愛別致,本身也充滿著技術含量。在"蠶寶寶"身上那些黑色的斑紋,叫做發電膜,它不僅可以節省能源,而且可以自動把太陽能轉換成電能供建築使用。上海世博會日本館館長江原規由介紹説,它有著極高的透光性,並且能夠隨心所欲地變換形態,這使得太陽能裝置可以放在任何地方。這是這種發電膜的優勢。

    發電膜採用雙層結構,中間充入空氣,並配有日本先進的非晶體太陽能電池板,就像樹葉的"光合作用"一樣,發電膜吸收太陽光,並自主發電。

   三到五年內太陽能可規模化推廣

    和國外相比,我國的太陽能技術處在領先水平,作為上海世博會永久保留建築,世博中心、主題館、中國館的屋頂上都大面積地採用了太陽能發電技術。這三個場館一天的發電量,在標準輸出條件下,相當於150戶人家一個月的用電量。尤其在主題館屋頂上,太陽能板面積達到3萬多平方米,是目前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太陽能屋面。

    主題館屋頂的太陽能發電裝置並不是簡單的鋪設,而是將光伏發電系統大面積地完美地融入到建築設計之中,這在我國還是第一次。

    太陽能的優勢是清潔、可靠和節能,而且取之不盡,而中國的太陽能技術産業化目前又屬於世界前列,但是從1982年至2010年,這項技術一直沒有普及,原因就是相比工業用電每度1元,每度2至2.5元的太陽能成本太高。

    上海太陽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郝國強説:"雖然現在的成本很高,但是太陽能的成本在逐步下降;而常規能源它會逐漸耗盡,成本將逐漸上升,三到五年之內,這兩者之間可能會達到一個平衡,達到平衡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太陽能規模化推廣應用的時候。"

    "全球思考,城市行動"是長久以來環保運動的口號之一。城市既是各類環境問題的始作俑者,也是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的主要承擔者和"利益攸關方"。天上極端氣候的頻繁出現更對地上城市發展的責任感提出警示。2010年上海世博會薈萃了全球綠色環保城市的案例和經驗就在展現城市的努力。在未來城市的高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帶來更多新的能源和環保方面的問題,這需要城市管理者和身在其中的每位公民一起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