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對話"根叔":“和學生們在一起就不怕out”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8日 09: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和學生們在一起,就不怕out”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的畢業典禮演講被掌聲打斷30次,7700余學子高喊其“根叔”;

  其坦言高校中要徹底推動“以學生為本”很艱難

6月23日上午,2010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李培根校長為畢業生撥穗。王瀟瀟 攝

  ■ 對話動機

  6月23日,華中科技大學2010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校長李培根院士16分鐘的演講,被掌聲打斷30次。全場7700余名學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李培根在2000余字的演講稿中,把4年來的國家大事、學校大事、網絡熱詞等融合在一起。講稿中,“俯臥撐”、“躲貓貓”、“打醬油”、“蝸居”、“被就業”等詞語,讓學生感到李培根與他們距離很近。

  但在採訪中李培根表示,目前在中國的一些高校中,教授與學生的距離愈來愈大,老師在課後和學生很少交流,去忙於創收等功利性的事情。他也希望國家能加大教育投入,使老師能把精力從創收上轉移到學生身上。

  ●在華中大的這幾年,你們會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記憶……你一定記得騎車登上“絕望坡”的喘息與快意;你也許記得青年園中令你陶醉的花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連忘返的聖潔或妖嬈;你或許記得“向喜歡的女孩表白被拒時內心的煎熬”,也一定記得那初吻時的如醉如癡。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在華中科技大學的幾年給我留下了永恒的記憶……我記得你們為中國的“常青藤”學校中無華中大一席而灰心喪氣;我記得某些同學為“學位門”、為光谷同濟醫院的選址而憤激;我記得你們剛剛對我的呼喊:“根叔,你為我們做了什麼?”——是啊,我也得時時拷問自己的良心,到底為你們做了什麼?

  ●同學們,你們中的大多數人,即將背上你們的行李,甚至遠離。請記住,最好不要再讓你們的父母為你們送行。“面對歲月的侵蝕……角色的轉換可能會讓你們感覺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許你會選擇“膠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蝸居,成為蟻族之一員。沒關係,成功更容易光顧磨難和艱辛,正如只有經過泥濘的道路才會留下腳印。

  ●請記住,未來你們大概不再有批評上級的隨意,同事之間大概也不會有如同學之間簡單的關係;請記住,別太多地抱怨,成功永遠不屬於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無濟於事……請記住,“敢於競爭,善於轉化”,這是華中大的精神風貌,也許是你們未來成功的真諦;請記住,華中大,你的母校。“什麼是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她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

  ●親愛的同學們,也許你們難以有那麼多的記憶。如果問你們關於一個字的記憶,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們不喜歡“被就業”、“被堅強”,那就挺直你們的脊梁,挺起你們的胸膛,自己去就業,堅強而勇敢地到社會中去闖蕩……儘管你們不喜歡“被”,根叔還是想強加給你們一個“被”:你們的未來“被”華中大記憶!

  “喊我根叔,感覺親切”

  新京報:畢業典禮上,7000多學生喊你“根叔”什麼感覺?

  李培根:很激動,也很親切。

  新京報:學生們最早什麼時候喊你“根叔”?

  李培根:兩三年前,從網上看到的。

  新京報:在現實生活,以前有學生喊你“根叔”嗎?

  李培根:兩年前,我在路上走,一個學生跑到我面前,鞠了一個躬,然後説,根叔你好。然後就離開了。當時我很開心,這説明學生很喜歡你。

  新京報:演講稿中有“打醬油”、“俯臥撐”等很多流行詞彙,講稿是你本人寫的嗎?

  李培根:演講稿不僅是我想的,還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敲打進電腦裏的。文稿中有一些流行語是我從學校BBS上摘的學生的話。

  新京報:講稿那麼“與時俱進”,是因為你愛和學生們相處?

  李培根:和他們在一起,自己都變的年輕,就不怕out了。

  新京報:你和他們會有代溝嗎?

  李培根:你説完全沒有代溝也不可能,但是我們不存在難以跨越的代溝。

  新京報:在講稿中,你甚至還提到沉迷網遊、瀕臨退學的學生。為什麼在畢業致辭中會想要提到他們?

  李培根:其實我想説,出現這樣的學生,我們學校也有責任。這樣的學生越多,説明學校大環境不好。應該引起我們關注,怎麼能使這樣的學生盡可能的少。

  新京報:你覺得這次演講為什麼會受到學生和媒體追捧?

  李培根:我想,這可能只是學生喜愛的一種風格而已。其實是件很普通的事,大家不要過分拔高、渲染,我相信還有很多比我更有文化和思想深度的大學校長。被媒體追捧,實在出乎意料之外。其實學生對我經常也有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