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企業發展的“黃金環境”正在形成

2013年07月24日 19:47 | 來源:央視網 記者:江易易 祝娟 仲昭舉 杜雨敖 郭城 | 手機看視頻

建設自由貿易區上海再成“發動機”

 上海自貿區被視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發動機

 上海自貿區被視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發動機

 央視網(記者杜雨敖 報道)7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方案強調,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更加積極主動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

方案稱,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堅持先行先試,既要積極探索政府經貿和投資管理模式創新,擴大服務業開放;又要防範各類風險,推動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使之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發揮示範帶動、服務全國的積極作用,促進各地區共同發展。

自由貿易區的前身——保稅區

上海想建立自貿園區的想法由來已久。1990年,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獲批設立,是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全國15個保稅區中經濟總量最大的保稅區。當年的一片農田和蘆葦蕩已經成為我國經濟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保稅區。如今作為改革開放的成功樣本,在此基礎上建立自由貿易園區,必將探索出一條新的貿易路徑。

在綜合保稅區裏,從外高橋港到浦東航空樞紐港,再到洋山深水港,形成了一條長100多公里縱深10到20公里的沿海現代産業帶。這條世界罕見的黃金岸線集聚了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上海港,以及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外高橋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等各類實施特殊監管和特殊政策的經濟貿易區域。

經過23年的發展,保稅區迫切需要突破土地資源、發展空間、城市配套等制約瓶頸,跳出保稅區發展保稅區,向區外延伸保稅區功能,走産城融合的道路。貿易自由化是保稅區的基本走向,其在空間上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自由貿易園區。目前外高橋保稅區具備了向自由貿易園區轉型發展最紮實的基礎和最充分的條件,已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全力以赴迎挑戰

在離岸金融方面,保稅區已有一些萌芽:推動區內企業開設離岸賬戶,國際貿易結算試點、融資租賃、期貨保稅交割、保稅船舶登記、國際中轉集拼、啟運港退稅等試點已開展並獲得成功和初步經驗。

在離岸貿易方面,保稅區形成了面向國際市場的銷售中心、營運中心、分撥中心、訂單中心和計算中心,近期又啟動了亞太營運商計劃,促進跨國公司立足中國市場拓展亞太業務,加快將有需求的區內企業培育成為統籌國內、國際市場,統籌在岸、離岸業務,統籌貿易、物流和結算功能的亞太區營運總部。

對於園區內的一些企業需求,保稅區有一套特事特辦的渠道,但如果完全按照海關特殊監管區的要求,很多事需要特事特辦。保稅區迫切希望建立一些制度化的解決方案。而這種制度化的解決方案,就暗含著企業對於更寬鬆更便利貿易環境的渴求。國際上通行做法的自由貿易區是設置在“境內關外”的免關稅區,而且區內無增值稅,從境內區外進區退增值稅,區內對企業所得稅進行減免優惠。區內貨物流動和加工製造免除通關的繁雜手續與配置資源的障礙。

早在200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就曾&&展開中國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研究。成思危希望,到2015年,中國能建成二至三個世界級自由貿易區,並制定《自由貿易區法》。成思危認為,目前中國保稅區轉口貿易佔比低、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物流中心不多,這與保稅區的模式不無關係。他表示,應堅持“境內關外、適當放開”的目標模式。

有專家分析稱,作為我國規模較大、綜合實力較強的特殊監管區,上海綜合保稅區一直走在對外開放的前列,具備率先向與國際通行慣例接軌的自由貿易園區轉型發展的條件。一方面是其巨大的貿易體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20多年來的探索,為轉型自由貿易園區做了長期的準備。

數據顯示,目前外高橋保稅區已是全國發展規模最大的保稅區,進出口貿易額佔全國保稅區的46.8%,其中進口貿易額更是佔到了全國保稅區的52.1%。

不僅如此,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在全國率先實行集裝箱樞紐港、航空樞紐機場與特殊監管區實行一體化圍網,本身就是借鑒境外自由港模式發展的中國特色嘗試,可以看作是發展自由貿易園區的起步階段。上海綜合保稅區實際是將原有三個保稅區合在一起,而三區內又分別擁有高橋港、浦東國際機場空港、洋山港。這意味著綜合保稅區打通了海、路、空,實現了三港三區的聯動,在向自由貿易園區轉型的過程中優勢明顯。

夢想成為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

上海自由貿易區方案獲批,比自由港的概念向前遞進了一步,即在自由港的基礎上還將實現區域內人民幣自由兌換。在藝術品交易上,收藏家在自由港內購買藝術品時將不需要繳納增值稅,如果購得的藝術品直接出口至國外,則不需要繳納關稅。對於進口的藝術品,如果留在自由港內也無需繳稅,但是進入境內則需根據規定繳納進口關稅。對於中國本土的藝術品交易,自由港內的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了藝術品經營機構的資金壓力和管理成本,對這些機構有一定的吸引力。過去收藏家在國外購買藝術品需要通過購匯的方式結算,因購匯限額所限,購買者需要另覓渠道匯出貨幣,人民幣的自由兌換為西方藝術品經營者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上海自由貿易區方案獲批無疑是在提升對外貿易開放度上的一大進步,對上海成為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成長前景樂觀。上海要成為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需要大量與之配套的人員和國際水準的服務性機構,在這方面上海絲毫不遜色于香港。

專家:史無前例新開放

上海自由貿易區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是主動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動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的有效平臺。

“實際上中國正在悄悄的推動一個史無前例的新開放,這個新開放帶來的衝擊和效益,我個人認為是在世貿組織之上的。”針對建設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事宜,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師黃海洲表示,“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創立意義非同小可,能夠給中國帶來的效應不低於世貿組織。”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的觀點則更為務實,他認為,“近年西方主要貿易夥伴需求不旺,借助發展自由貿易區以拓寬經濟發展空間,應對西方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擠壓的不利態勢,促進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便利化,以拓展經濟上的市場領土和金融領土。”

------------------------------------------------------------

網絡新聞聯播封面報道《中國企業發展的“黃金環境”正在形成》20130725

No1:  揮別舊模式,給市場鬆綁

No2:  政府密集放權,改革紅利顯現

No3:  全國試點“營改增”,企業減負擴內需

No4:  建設自由貿易區上海再成“發動機”

No5:  環渤海經濟圈,打造第三增長極

分享
今日新聞聚焦
更多精彩推薦
聯絡我們
總監:呂正標
值班總監:鄭根嶺 索剛雷 徐學良 唐曉燕 段文博 張蘭
採訪主管:袁旻 馮曄
編輯主管:潘幸知 張奇斌

郵箱:cntvnews@vip.cntv.cn

860010-11020104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