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山東聊城八角鼓:大運河畔失落的遺韻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0日 11: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八角鼓是盛行于清代的曲藝曲種,相傳為旗人打勝仗後犒勞三軍的一種説唱形式,以演唱者所用的擊節樂器八角鼓而得名,開始盛行于北京、天津、東北各地,後又沿運河南下傳入山東,流傳于聊城、濟寧等地。2008年,聊城八角鼓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這一寶貴而豐富的民族遺産,面臨後繼無人的局面。為挽救八角鼓,聊城人開始了行動。

  獨具特色的藝術瑰寶

  東昌府區文廣新局局長李炳泉介紹:清代中葉,北京八角鼓沿運河流傳到聊城,受到當地居民的喜愛,改用地方語音演唱。

  八角鼓的基本特徵是:唱腔多變,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哼哼”之説。其唱腔為曲牌聯套體唱腔結構。開頭都用“鼓子頭”陰陽句,中間使用的曲牌視內容、情緒而變化,時而如高山流水、高瀑低瀉、浪濤激流,時而又如鶯歌燕語、情意纏綿。

  聊城八角鼓曲目豐富。聊城古有“名人名城名曲”之説,其中名曲指的就是八角鼓。聊城流傳的八角鼓有百餘種曲調,現存30余種。聊城八角鼓有清唱與化粧彩唱兩種演出形式。

  聊城八角鼓是研究明清曲牌、曲譜、八角鼓唱詞、唱腔的有力佐證,是東昌府區民間曲藝的代表,也是研究當時運河沿岸民間曲藝的珍貴資料和活藍本。具有很高的音樂價值、史料價值、學術價值。就民間文學和民間音樂而言,是豐富而寶貴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産。(大眾日報)

熱詞:

  • 八角鼓
  • 聯套
  • 大運河畔
  • 曲藝曲種
  • 唱腔
  • 曲牌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音樂價值
  • 東昌府區
  • 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