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個人的奧運會(圖)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8日 08: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福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特派記者 肖榕

  先説一個關於塞巴斯蒂安 科的故事。

  作為倫敦奧組委主席,他曾經有過多屆奧運會的參賽經歷,而1980年奧運會,奪得男子1500米金牌和800米銀牌的科,卻是以“獨立運動員”身份參賽,正是這次參賽一舉奠定了他在英國體壇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之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要求英國運動員抵制莫斯科奧運會,但是塞巴斯蒂安 科沒有聽從撒切爾夫人的奉勸,參加了莫斯科奧運會並且獲得了男子1500米金牌。後來,他承認:“我當時想過不去參加奧運會,但歷史證明我是正確的,他們是錯誤的。”

  本屆奧運會共有4名運動員以個人名義參賽,在這些運動員中,在南蘇丹出生、目前定居美國的馬拉松運動員馬裏亞的經歷最引人注目。

  28歲的馬裏亞是一名在美國生活多年的難民。20年前,年僅8歲的馬裏亞被武裝分子抓去當苦力。後來,他與幾個小夥伴九死一生才從南蘇丹逃到埃及,最終來到美國。自那以後,馬裏亞就一直在美國生活,並取得了居住權。

  16歲時,馬裏亞的一名高中老師發現他精力充沛,運動時似乎不會疲憊,便鼓勵他加入田徑隊。馬裏亞果然是個長跑天才,去年,他的成績達到了奧運會參賽標準。經過特批,國際奧委會允許馬裏亞以獨立運動員身份參賽。

  根據奧運會規則,運動員如果由於政治原因不能代表國家參賽,可以以個人身份出征。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正值戰亂的南斯拉伕未能組隊參加,來自該國的數名運動員雖沒有出席開幕式,但仍以個人名義參加了比賽,有的還拿到了獎牌。2000年悉尼奧運開幕式上,4名來自東帝汶的選手跟隨五環旗入場,這是因為東帝汶當時還未正式獨立。4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伊拉克代表團因本國政府和國際奧委會的種種不合,一度被取消參賽資格。直到比賽開始前10天,雙方才達成協定,使部分在極為簡陋的條件下堅持訓練的運動員趕上了為國出征的末班車。

  但是,根據國際奧運會新聞發言人馬克 亞當斯的説法,像馬裏亞這種情況在奧運會史上尚屬首例,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為自己而戰。國際奧運會還批准了來自已經解體的荷屬安德列斯群島的3位運動員以獨立參賽者身份實現夢想。

  體育比賽雖然只是一場遊戲,但對於不少飽經磨難的國家來説,奧林匹克可能是她們多年來唯一能夠站在世界文明舞臺的機會。

熱詞:

  • 運動員
  • 南蘇丹
  • 馬裏亞
  • 1980年
  • 安德列斯
  • 金牌
  • 出征
  • 東帝汶
  •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 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