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奧運會不能成為“只有金牌的世界” 蕭敬重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7日 14: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今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日前對全國31個省(區、市)583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2.8%的受訪者在持續關注倫敦奧運會。而金牌崇拜正在淡化,相比金牌數,78%的公眾更重視中國奧運健兒賽出風範,國人最期待看到中國運動員勝不驕敗不餒、贏得漂亮和敢於競爭。

  調查結果讓我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進步。但恕我直言,調查結果不等於實際結果,真的有那麼多的人對金牌淡化了嗎?非也。

  從上到下,我們並不曾真的對金牌淡化。男子56公斤級舉重比賽中獲得銀牌的吳景彪賽後接受記者採訪時,情緒激動地連鞠三個躬並滿含淚水説道:“我有愧於祖國,我有愧於中國舉重隊,有愧於所有關心我的人。對不起大家!”一塊銀牌,全世界第二名,已經很了不起了,怎麼就有愧了呢?怎麼就對不起了呢?那沒有拿到獎牌的運動員,還不得跳樓自殺以謝國人?周俊失手後,“中國女舉最恥辱一敗”之類的話語也冒出來了。如果把“最恥辱”三字用在選手內定上、用在幕後不光彩的“謀略”中,或還有情可原。可是,這也得等調查結果出來後,有根有據地説。作為選手,成敗是常有的事,怎麼能用“最恥辱”的字眼兒來羞辱運動員呢?

  這完全是扭曲的體育觀。誰規定了運動員一上臺就必須拿金牌,否則便是失敗?當他們拿了銀牌不是拿了銀牌而是丟了金牌的思維形成定式時,就一定會出現扭曲的事情。

  金牌不是一切。但現在,在很多人眼中金牌就是一切。金牌運動員與銀銅牌運動員,或許從平時訓練中看不出差別來,流的汗一樣多,流的淚也一樣多,或許只是臨場發揮稍有差別,甚至就是運氣上的一點不同。然而,實際後果就天差地遠了。

  奪得倫敦首金的易思玲,要面對的是鋪天蓋地的獎勵和榮譽。媒體報道,易思玲奪冠一個小時後,大大小小的祝賀條幅出現在易思玲家所在的小區和她曾就讀過的學校;至少有一整隊身穿整齊制服的鼓樂隊在廣場上表演,慶祝易思玲奪金;當晚,由桂陽縣委、縣政府組織,在桂陽最大的歐陽海廣場燃放起了煙花焰火,據説足足持續了一個多小時。而相比之下,在奪得女子400米混合泳銅牌的湘妹子李玄旭家中就清靜多了。李玄旭奪得銅牌之後,當地“沒有放鞭炮,也沒有拉橫幅”。她回到了北京,接機的就只有她的母親和阿姨兩個。她母親説,“我們三個會在北京倒兩天時差然後回家,沒什麼特別安排。”

  這還是銅牌得主、世界第三名的待遇。“成王敗寇”邏輯在體育上顯得特別明顯,這是唯金牌論所造成的。

  金牌在競技體育中,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但金牌不等於競技體育的全部,更不能等於體育的全部。美國舉重基本屬於沒人管的項目,他們沒得過奧運金牌,能獲得奧運參賽資格的也不過寥寥數人,但人家美國舉協會員卻有好幾萬人。中國退役運動員到那裏當教練發現,美國雖沒有舉重金牌,卻有雄厚的舉重文化。這讓我們自愧不如。我們普通人有幾個會光顧舉重館?我們又到哪找適合群眾鍛鍊的舉重館呢?

  能到奧運會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了不起的。對於拼搏的他們,都應該給予關注和掌聲。奧運會不能成為“只有金牌的世界”。

熱詞:

  • 奧運會
  • 金牌運動員
  • 銀牌
  • 謀略
  • 選手
  • 競技體育
  • 銅牌得主
  • 金牌數
  • 舉重隊
  • 女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