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風險頗多 海外“淘金”需審慎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6日 14: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早些年的中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到海外發展,就像一陣‘淘金熱’,對海外資源、市場較為依賴,現在他們發展思維正在變得更加審慎。”在日前召開的“2012生態文明貴陽會議”上,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説。

  從勞動力成本高,到生産安全,再到環保審查,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後不得不面對更多預想不到的問題和挑戰。芮捷銳説:“現在在澳大利亞投資的中國企業對項目初期的技術調查越來越審慎,並努力尋求金融服務商、環境專業顧問、政治顧問等專業團隊幫助企業運營。”

  2011年,超過280家中國國有企業項目落地澳大利亞,投資總額超過960億澳元。芮捷銳預計,未來幾年這個數字還會上升。

  在貴陽會議上,多位參會人士在演講或論壇發言中盤點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發展現狀時表示,中國海外投資主體和發展方式已經趨向多元化。

  “就中國對歐盟投資企業近年發展來看,已經從貿易流通型逐步擴展到生産型、服務型和研發類,一批具有實力的民營企業也開始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商務部歐洲司副司長翟謙説。

  作為成功走出國門並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中國民營企業之一,江蘇紫荊花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顛覆傳統商業夥伴概念,通過與國際非政府組織、政府、高校等利益相關機構開展“創造性合作”,在尼日利亞、馬裏、貝寧等多個非洲國家,建立黃麻種植地和加工區。在幫助當地解決貧困和就業的同時,將黃麻加工成高檔紡織産品銷售到歐洲地區,作為從非洲而來的新型環保産品,得到歐洲免稅資格的同時也贏得了國際市場。

  “紫荊花公司走出國門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外經貿大學校長施建軍説,“中國企業通過與國際非政府組織等合作,積極拓展發展思路,在中非“南南合作”背景下進行國際投資,利用非洲貧瘠土地,在自己獲得低成本價格優勢的同時,達到扶貧的目的,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施建軍坦言:“客觀來説,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風險,包括政治、法律、經營、管理、知識産權等風險,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多年來關注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幹事戰略規劃特別顧問徐波説,中國企業應更注重打造文化品牌價值,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參與公共事業,回饋當地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找到走向世界的捷徑。

熱詞:

  • 企業社會責任
  • 南南合作
  • 高校
  • 校長
  • 國際社會
  • 生態文明
  • 種植
  • 駐華大使
  • 民營企業發展
  • 加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