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淡化金牌情結 發展全民健身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09: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湛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隨著奧運賽事的陸續展開,運動健兒對獎牌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媒體大肆渲染金牌運動員,銀牌、銅牌還有其他沒有獲得獎牌的運動員卻很少被人提起。唯金牌是舉,也必然失去體育精神。

  在為奧運健兒拿金奪銀歡呼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雖然我們的傳統優勢項目乒乓球、體操、跳水、舉重等很有優勢,但是一些弱勢項目就很成問題,比如田徑,足球、游泳等等。為什麼十幾億人期盼一個劉翔?因為我們的短跑基礎太薄弱了,只有一個劉翔,而不是像乒乓球有雄兵百萬在後方。“金牌媽媽”冼東妹參賽時已經33歲了。而且左膝被打進了3枚鋼釘用以固定臏骨。由於這一項目無人取代,冼東妹帶傷出征。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缺乏全民健身的深層基礎。體育不僅僅是奪金,還包括健體強身的理念!

  李寧説:“我們只有金牌獲得者,沒有運動員。”我們在坐穩了“金牌強國”之後,是不是應該考慮儘快做成“群體強國”,人人都做運動員?當我們興奮于超過美國多少金牌的時候,並不知道他們已經從“拔尖人才培養模式”轉向了全民健身。

  縱使體育衍生出再多的含義,但體育畢竟為全民健身而生,這是體育的本源。如果我們無視本源而過分看重體育的引申意義,這樣即使金牌再多,也會與全民健身的初衷相距甚遙。

  金牌數並不等於全民健身,在我國,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體操冠軍楊威從5歲開始練體操;女乒冠軍張怡寧從5歲開始練習乒乓球,這人人都能夠做到嗎?必須承認,我們的群眾性體育運動開展很不廣泛,全民健身水平還很低,中國人的體質狀況堪憂。這和我們的體育基礎設施薄弱,健身場地嚴重短缺有關。2004年完成的“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結果顯示,中國人均佔有體育場地1.04平方米,遠遠低於日本的人均約19平方米。由於單位、學校、社區所擁有的體育設施相對封閉,部分場館的開放又帶有盈利目的,加之城鄉居民享受體育設施進行活動的權利的意識相對淡薄,我國群眾體育資源的享有和佔用並不充分,參與體育活動受資源和條件的限制。

  與此同時,應試教育又基本剝奪了孩子們的文體活動時間。為了保證升學率,一些學校一再壓縮孩子們的體育鍛鍊時間,讓孩子們圍著書本轉悠,缺乏應有的鍛鍊。今年4月份我市對高三學生進行體檢,暴露出目前高三學生的身體健康問題不容樂觀,近視、肥胖、澳抗陽性檢出率繼續呈上升趨勢,重點學校高三學生近視率居高不下,成為考生報考大學選擇專業時的限制。

  所以,“金牌戰略”與“群眾體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抓奧運競技體育項目的同時,還應繼續加大群眾體育投入,普及體育教育和培訓,使我國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體育強國。有關部門把保證基礎教育階段體育鍛鍊時間列為硬指標,讓孩子們從小看奧運、練身體,成為體育運動的終身愛好者。同時在學校、社區等建立群眾能夠隨時享用的體育運動設施等。另外,建立基金,鼓勵全員參與“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運動,激發民間體育活力。

  當我們的群眾體育投資的平均數也能夠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當觸目所及都是健康結實的中國人,要不要金牌,實在沒那麼重要。

熱詞:

  • 全民健身
  • 金牌運動員
  • 群眾體育
  • 金牌獲得者
  • 考生報考
  • 乒乓球
  • 高三學生
  • 培養模式
  • 競技體育
  • 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