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澳大利亞過分依賴中國農産品 本國農民瀕臨破産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0日 17: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際在線專稿:據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7月30日消息,由於廉價的進口農産品擠佔了澳大利亞大量市場份額,該國農民的生計遭到嚴重削弱,平均每週有一位農民放棄農場種植。業界專家還擔心,這一數字還將增加,因為澳大利亞農民們已經開始以低於生産成本的價格出售自己的農産品。

  2010/2011年度澳大利亞食品統計報告(Australian Food Statistics 2010/2011)顯示,該國該年度進口果蔬的總值增長了5億美元至106億美元,其中加工果蔬的增幅最大,進口值增長了1.19億美元。

  新南威爾士州農民協會(NSW Farmers' Association)副會長達利(Peter Darley)警告稱,如果澳大利亞民眾再不改變他們的消費習慣,或澳當局再不修訂進口法,那麼本地種植業將在5年內被徹底淘汰。達利説,每週都有不少農民打電話告訴他,他們已經停産或者正在考慮停産,因為他們競爭不過廉價的進口商品。

  達利表示,廉價進口對農業種植者造成的損害甚至超過了之前的十年大旱,因為農民們辛苦培育出品質絕佳的農産品,卻“一點錢也賺不到”,他説,“人們荒棄了他們的果園,因為每公斤蘋果的生産成本是1.5美元,卻只能賣到1.2美元。”

  另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數據,澳大利亞農業研究所(Australian Farm Institute)計算出自2000年起,該國農場産量平均減少了2.8%。這意味著每週平均有70個農場,在市場競爭、美元升值和進口壓力下選擇了停産。

  據悉,澳大利亞超市出售的蔬菜多為“中國製造”,一些廠家將從中國以及荷蘭進口的冷凍蔬菜,標上“澳大利亞製造”銷售,使得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忽悠”,買了外國貨。這種標識不清的狀況助長了澳大利亞進口的蔬菜數量創下了歷史記錄,也導致澳大利亞本地農民在與進口産品搶奪市場時承受了更大的壓力。(蘇然)

熱詞:

  • 農産品
  • 澳大利亞農業
  • 忽悠
  • 每日電訊報
  • 達利
  • 果蔬
  • 大旱
  • NSW
  • 農民協會
  • 農業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