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英國奧運冠軍曾在中國參加抗戰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0日 06: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報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981年,一部表達奧運精神的英國故事片Chariots of Fire(中譯名《烈火戰車》)獲7項奧斯卡提名,最後獲4項奧斯卡獎。影片是由真實的故事編寫而成的,其主人公的原型是巴黎奧運金牌獲得者埃裏克 利迪爾(EricLiddell),一個生於中國並長眠于中國的英國人。

  埃裏克 利迪爾,1902年1月出生於中國天津,祖籍蘇格蘭,中文名叫李愛銳,一直跟隨父母在中國長到5歲才回英國求學。利迪爾從小酷愛體育活動。上大學期間,他加入了愛丁堡大學橄欖球隊,並成為隊裏頭號明星,還顯示出在競跑方面的巨大潛力。在1924年巴黎奧運會男子400米比賽中,利迪爾一舉為英國奪得這一項目的金牌,並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這項紀錄一直保持了35年。

  巴黎奧運會結束後,利迪爾于1925年8月來到了他闊別18年的出生地天津,致力於幫助中國改變落後的教育。“九一八”事變後,利迪爾利用自己教師兼傳教士的身份在社會各界募捐抗日資金,還通過當地教會為流離失所的東北等地難民賑災賑饑,將戰地的受傷難民送到基督教醫院進行救治。盧溝橋事變後,利迪爾多方號召當地教會和信教群眾以仁愛精神搶救傷員,自己也&&冒著日軍的炮火多次到火線搶運受傷的官兵和民眾。1939年2月,日軍抓到了7名中國士兵,其中兩名傷員號召群眾與日寇做鬥爭,被敵人當場砍倒在地。日軍走後,當地村民發現其中一名傷員還活著,便把他藏了起來。利迪爾得知消息,立刻用自行車馱著傷員在夜色中奔跑了60多裏,及時送到當地一家醫院進行救治。

  日軍全面佔領天津後,各學校愛國學生以“讀書會”為依託,在中共地下黨領導下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抗日鬥爭。利迪爾不僅掩護學生骨幹,幫助收藏抗日傳單,而且在經費上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持。由於日軍的嚴密封鎖,根據地的各種物資藥品奇缺,一些積極支持中國抗戰的國際友好人士便主動承擔了為根據地運送物資的任務。利迪爾也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與在天津居住的燕京大學英籍教授林邁可、奧地利醫生傅萊、傳教士羅蘭茲等人,購買了無線電通訊器材、藥品等物資送往根據地。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憲特機關以突然襲擊的方式逮捕了在天津地區生活、工作的全部外國僑民。1943年3月,利迪爾被押送到山東濰縣日軍集中營。在濰縣日軍集中營裏,他編寫了一本化學小冊子,為被關押的孩子們補習功課,帶他們進行體育活動,給他們講奧運會中的故事。不過,利迪爾身體受到了嚴重摧殘,患上了腦瘤。1945年2月21日夜,利迪爾長眠在中國的土地上,年僅43歲。據《人民政協報》

熱詞:

  • 利迪爾
  • 奧運冠軍
  • 奧運金牌
  • 日軍
  • 奧運精神
  • 人民政協報
  • 九一八
  • 烈火戰車
  • 抗戰
  •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