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開幕式解讀:全球共賞英倫文化盛宴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8日 09:41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新華網

channelId 1 1 1

開幕式解讀:全球共賞英倫文化盛宴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8日 09:41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新華網

      

    奧運會開幕式一向是主辦城市向全世界推介其文化和歷史的舞臺,倫敦奧運會也不例外。從莎士比亞到羅琳,從工業革命到社交網絡,英國人試圖通過三個小時的表演和狂歡告訴世界:倫敦影響了,也將繼續影響著世界。

    倫敦市長鮑裏斯約翰遜自信滿滿地表示,開幕式的演出展現了倫敦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精華。只不過,對於不熟悉英國文化的觀眾,有些“精華”似乎頗令人費解。在這裡,我們選擇了一些章節加以解讀。

    倒計時的奧運鐘

    鐘是倫敦地標特徵的重要組成部分。倫敦人的定義其實就是在能夠聽到倫敦鐘聲範圍內出生的人。國會大廈的鐘——大本鐘用鐘聲宣告新年的到來以及晚間新聞的開始。在歷史上英國全境教堂的鐘聲宣告著危險的降臨或是自由的到來。在戰爭的結束或者加冕禮上,同樣能夠聽到鐘聲。

    而在大型慶典中鳴鐘慶祝一直都是英國的傳統,奧運會開幕式上倒計時敲響的這口奧運鐘直徑約為3.5米,重達23噸,不僅是全歐洲最重的一口鐘,也堪稱世界上最大的一口諧波調諧鐘。它的鑄造地就是位於倫敦東區的懷特查普鑄鐘廠。這是英國最古老的製造業公司,成立於1570年,即伊麗莎白一世王朝時期,其最有名的作品就是鼎鼎大名的倫敦大本鐘。此外,美國費城自由廳的獨立鐘,以及上個月英國女王即位60週年慶典中,女王乘坐的“王室之舟”上面發出動聽音樂的鐘,也出自這裡。

    奧運鐘的另一大特別之處就是鐘的表面有三圈裝飾性銘文,是懷特查普鑄鐘廠的標準裝飾,而這其中就包括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諸多名句。這口大鐘將在奧林匹克公園放置200年,之後會被送回鑄鐘廠重新調音。

    田園牧歌 心靈家園

    高樓大廈,城市繁華渺如雲煙,從莎翁筆下《皆大歡喜》裏創造的森林裏的理想世界,到現在全球熱播的英國電視劇《唐頓莊園》,田園牧歌才是根植英國人生命中的最美生活的模樣。倫敦奧運會開幕式文藝表演的首章《田園牧歌》帶領觀眾通過時光隧道,回到了英國人的心靈家園。白雲下,初夏明媚陽光中,農家小屋炊煙裊裊,周圍流水潺潺,羊群、牛群緩步草坪,水車緩緩翻滾。人們或田間勞作、或屋後遊戲比賽、或享受愜意的野餐。為了盡可能真實地還原幾百年前的生活,89位動物“演員”,包括40只綿羊、12匹馬、3頭牛、2只山羊、10只雞,10只鴨、9只鵝和3只牧羊犬,在34名演員的帶領下演繹了這幅英國“農家樂”,而表演舞臺由總面積達7346平方米的草皮組成,上面的稻穀也是真的。

    此時童聲合唱團的聲音從英倫三島傳來,其中聖歌《耶路撒冷》在“倫敦碗”唱響,愛爾蘭民謠《倫敦德里小調》來自北愛爾蘭著名景點巨人之路,蘇格蘭“國歌”《蘇格蘭之花》來自蘇格蘭的精神象徵——愛丁堡城堡,來自威爾士的羅西裏海灘的《天堂的麵包》則是英國著名讚美詩,在國家重要場合演唱。

    向莎翁致敬

    奧運會開幕式怎麼會少了這位英國大文豪的影子。威廉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最傑出的代表,一生共創作了37部戲劇、2部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其創作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被譽為“時代的靈魂”。他的戲劇在歐洲戲劇發展史或文學發展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此次,他的名作《暴風雨》巧妙地連接起第一章《田園牧歌》和反映工業革命的第二章《混亂時代》的表演。《暴風雨》創作于1611年,是莎士比亞的最後一部“傳奇劇”,被文學評論家認為是莎士比亞“詩的遺囑”。《暴風雨》描寫了米蘭公爵普洛斯彼羅被弟弟安東尼奧奪去爵位,帶著女兒米蘭達和魔術書流亡到一座荒島,在那裏調遣精靈,呼風喚雨。

    由英國著名導演肯尼斯布萊納扮演的著名英國工程師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緩緩誦出其中名句——不要恐懼:島上已充滿了躁動,預示著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的巨大影響。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主持修建了大西方鐵路、系列蒸汽輪船和眾多的重要橋梁,是工業革命時期重要的代表人物,而導演肯尼斯布萊納以改編多部莎翁名著聞名。

    工業革命的喧囂: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人在開幕式上專門用《混亂時代》向曾經的世界工廠致敬和對這一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的時期進行反思。

    史學家大多同意將1708年9月定為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當時英格蘭西部的什羅浦郡一個名為阿布拉罕達比的修士利用焦炭取代木材冶煉鋼鐵。這被認為是工業革命的開端。

    工業革命時代又稱機器時代,機器首次取代人成為生産線上的主角。機器的廣發使用,導致生産力的大幅提高,為社會創造巨大財富。英國成為世界首富,軍力隨之驟升,將戰火燃燒到了世界各地,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戰爭帶來勝利的喜悅也帶來生命消逝的哀傷。場地中的一塊紅色罌粟花盛開的地方幾名士兵肅穆而立,和大家一起在悼念過去和現在所有戰爭中的亡靈。罌粟花在英國有特殊的象徵意義。1915年5月3日,加拿大軍醫、中校約翰麥克雷在戰爭中目睹一年輕戰友犧牲之後,寫下不朽戰地詩篇《在弗蘭德斯戰場》。其中寫到:在佛蘭德斯戰場,罌粟花隨風飄蕩,一行又一行,綻放在殤者的十字架之間。罌粟花因此在英國被賦予特殊意義。每年11月11日是英國紀念戰爭先烈的“榮軍日”,屆時上到女王、下至平民,都會佩戴紙制的罌粟花以表哀悼。

    女王和邦德

    還有什麼讓世界上最著名的特工詹姆斯邦德帶領英國女王出場更酷的方式呢?保守的英國人幽默不玩則已,一來就請出了國家元首。在開幕式文藝表演第四章《喜悅與光榮》中,邦德的新使命是帶領女王從白金漢宮搭乘直升機,並使用英國國旗圖案的降落傘空降“倫敦碗”。這一之前被英國著名小報《太陽報》在今年4月1日愚人節上爆出獨家“消息”沒想到成為現實。

    《007》電影中最新一任詹姆斯邦德的扮演者丹尼爾克雷格執行了這項光榮的使命。當然真正的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並沒有跳傘來到開幕式現場,她在丈夫愛丁堡公爵的陪伴下,與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一同步入會場。

    今年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週年,也是風靡全球的系列諜戰電影《007》面世50週年。在英國歷史上,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位的時間是第二長的。從二戰時的司機和機械工,到英聯邦的首領,英女王將歷史聯絡在了一起。她曾宣佈過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的開幕,而1948年倫敦奧運會則由她的父親喬治六世宣佈開幕。1962年,第一部007電影公映。丹尼爾克雷格是第六任007,2005年首次出演邦德,片名為《皇家賭場》。

    而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曾作為帆船運動員參加過1968年,1972年以及1976年三屆奧運會,從2001年起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本屆奧運會將是他最後一次作為國際奧委會主席參加奧運會。

    孩子,我們的未來

    倫敦奧運會的口號是“激勵一代人”,孩子是開幕式《夢幻島之路》這一章的主題之一,而另一主題就是英國人引以為傲的在世界率先實現全民免費醫療的英國醫療系統,該系統創建於1948年。

    這一幕中用到320張道具床,而600名舞蹈演員都是貨真價實的醫務工作者。白色道具床組成了孩子的鬼臉和四個大寫字母組成的單詞GOSH,這是倫敦最著名的兒童醫院——大奧蒙德街醫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的首字母縮寫。而為孩子們朗讀童話故事《彼得潘》的中年女性則是哈利波特之母JK羅琳。

    此次經典的哈利波特雖然沒有出現,但表演台中十多米高的人物形象正是她筆下哈利的死對頭伏地魔。同時登臺的經典童話邪惡形象還包括彼得潘中的庫克船長、《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紅心皇后、《101斑點狗》中的女皮草狂庫伊拉,這些“壞蛋”隨著英國童話最有名的保姆形象瑪麗的出現而消失了。

    憨豆先生和《烈火戰車》

    從查理卓別林和斯坦勞萊到詹姆斯邦德和哈利波特,英國電影不乏知名人物。《插曲》這一章節向觀眾展示了一些最受歡迎的英國電影片段,包括與奧運會主題密切相關的《烈火戰車》。而英式幽默再次出現,並由英國著名演員羅溫艾金森——憨豆先生來完成,他一本正經端坐在現場的交響樂團中,一邊彈著一指鋼琴,一邊做著白日夢——穿越時空,出現在《烈火戰車》中的經典一幕中,與主人公海邊一同跑步訓練。

    現場由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的音樂正是來自《烈火戰車》,指揮是世界著名指揮家、英國人西蒙拉特爾爵士。

    《烈火戰車》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曾獲198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影片講述劍橋大學猶太學生哈羅德亞伯拉罕為了對抗種族偏見,為同胞爭光,一心想成為贏得奧運會百米賽金牌的第一個猶太人。最後,自信而有拼搏精神的他終於奪得百米冠軍,而影片另一位男主角埃裏克利迪爾正是英國著名短跑運動員,曾在1924年第八屆巴黎奧運會奪得男子400米冠軍。

    埃裏克利迪爾與中國淵源深厚,他中文名字是李愛銳,其父為詹姆士丹露帕利迪爾牧師,母親名為瑪莉雷登,是一名護士,父母均為蘇格蘭人,是英國倫敦會差派中國的傳教士。埃裏克生於中國,在巴黎獲得盛譽後回到中國傳教,並在1945年2月21日死於日軍戰俘營。他生前始終忠於自己的信仰,盡力幫助過許許多多貧苦的中國農民。

    網絡時代

    這一章節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一戶普通英國人家的故事。週六晚上,爸爸媽媽在家裏看電視,十來歲的兒子在打電腦遊戲。女兒瓊準備出門跳舞。在地鐵裏,她看到一個男孩,一見鍾情。但是這個男孩坐在另外一輛地鐵上。她把手機丟了,男孩碰巧撿到了。他在一家又一家的酒吧裏找尋著她……酒吧裏播放著各個年代的流行歌曲。

    浪漫的愛情故事通過英式情調慢慢展開。故事的結尾,男孩和女孩通過社交網絡取得了聯絡。誰發明了互聯網?倫敦人、英國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

    在這一章節中,開幕式導演團隊試圖通過一個愛情故事將英國生活展示給世界:英式住宅、英國地鐵、酒吧文化,甚至包括一輛英國知名品牌迷你汽車。

    與主同行

    《與主同行》是英國鄉村牧師亨利弗朗西斯萊特臨終前創作的一首讚美詩。1847年,病榻上的萊特在極大的悲痛中,提筆寫下了這首感人的聖詩和曲譜。歌曲真誠表達了死亡的恐懼和對信仰的堅定,是流傳世界名曲。

    開幕式導演團隊事先向觀眾徵集了他們想念和懷念的人的照片。開幕式現場,成千上萬的電子照片在開幕式現場大屏幕上展現。全場觀眾與演員們一起懷念那些當晚無法在自己身邊的人。

    《與主同行》也是聖雄甘地最喜歡的樂曲。在泰坦尼克號沉沒時,船上樂隊也曾演奏這首樂曲。這首曲子跟體育的淵源匪淺,從1927年起每屆世界盃足球賽決賽現場觀眾都會齊唱此曲。

    自行車時刻

    自行車不光是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也在英國人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古代雅典,參加奧運會的隊伍都會從家鄉帶來一隻鴿子,在奧運會結束的時候放飛回家,鴿子的腳上會綁上信息,告訴家人準備歡慶勝利者的回歸。傳統奧運會開幕式上都有和平鴿放飛儀式,但自從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後就沒有再用真鴿子,而逐漸用各種鴿子的替代方案來執行這一傳統儀式。

    倫敦奧運開幕式錶演中出現的75輛“鴿子自行車”就是代表了從古至今奧運會上放飛的和平鴿。這種鴿子自行車是在自行車上裝了翅膀做成的。而這一奇妙的混合體是受到了美國自然主義者劉易斯海勒的一句話的啟發,他曾經説“騎自行車是我所知道的最接近鳥兒飛行的方式”。

    英國跟自行車有著悠長和驕傲的聯絡。現代自行車是蘇格蘭的一位鐵匠發明的。而就在上周,布拉德利維金斯還成為了第一個獲得今年環法自行車大賽總冠軍的英國人。

    盛會開始

    這一章節標誌著倫敦奧運會正式開幕。標準程序包括:組委會主席講話、國際奧組委主席講話、升奧運五環旗、唱奧運會會歌、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代表宣誓。

    古希臘奧運會上,有奧林匹克的誓言,參賽選手要向神表明心跡。現代奧運會前五屆沒有舉行宣誓儀式,國際奧委會本準備在第6屆舉行,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未能施行。奧林匹克的官方誓言是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首次出現的。它由主辦國的官員和裁判共同宣讀。

    本屆奧運會開幕式,代表全體參賽運動員宣誓的是英國柔道運動員薩拉史蒂文森。

    伊麗莎白女王二世正式宣佈倫敦奧運會開幕,將開幕式推至高潮。

    永不熄滅的光

    倫敦奧運聖火經過在英國70天的傳遞,于27日晚來到“倫敦碗”。

    奧運會火炬接力是奧運會的前奏,是古代奧運會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間強有力的連接,是僅次於奧運會本身的最重要的傳播工具。火炬在接力傳遞活動中,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傳遞友誼與和平的信息,點燃人們對奧運會的激情。倫敦奧運會火炬由7位不到20歲的年輕火炬手共同點燃,再一次回應了奧運會“激勵下一代”的口號。

    小貝和足球

    足球可謂英國第一運動,大衛貝克漢姆則是英國足球運動員的優秀代表。他出生在倫敦東區,這正是奧運會主要場館的所在地。貝克漢姆曾先後效力英格蘭曼聯、西班牙皇家馬德里以及美國洛杉磯銀河等俱樂部。作為奧運大使,也為倫敦成功申辦奧運立下汗馬功勞。此次小貝也是一路護送奧運火炬從水路抵達奧運會開幕式舉辦地“倫敦碗”外。

    永遠的披頭士

    披頭士是20世紀最知名的英國搖滾樂隊,1956年成立於利物浦,成員包括主唱約翰列儂,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裏森和後來加入的林格史塔,樂隊于1970年解散。

    《Hey Jude》是披頭士樂隊(又稱甲殼蟲樂隊)成員之一保羅麥卡特尼爵士為樂隊靈魂人物約翰列儂與前妻的兒子朱利安寫的,歌曲創作時朱利安不過五歲,歌曲在1968年發行,作為單曲發行了800萬張。歌曲鼓勵面臨父母離異的小朱利安“不要沮喪”,“不要害怕”,“不要消沉”,勇敢面對未來,生活會更美好。麥卡特尼的演唱會也經常將這首歌曲作為保留曲目,在全場“啦啦啦”的大合唱中壓軸表演。

32項
  • 5+奧運下午茶 奧運日記 奧運風雲會 全景風雲會 倫敦行動 張斌話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