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倫敦奧運:“倫敦時間”下的北京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8日 0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北京7月28日電 題:“倫敦時間”下的北京

  作者 張素

  四年光陰從護城河悠悠西流,泰晤士河畔再迎奧運盛會。雖然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已有116年的歷史,但對上屆奧運會的主人來説,它卻像一個剛離母體的周歲孩童。

  因為奧運會的記憶嵌入生命歷程,4年前的“主人們”便有了“時空交錯”的糾結。一聽説倫敦奧運會安保不力,樓下居委會的大叔大媽便起了急,恨不得立刻翻出紅袖標“上崗”。

  莘莘學子看到倫敦地鐵上的“指路員”,仿佛再遇四年前被曬得黑不溜秋的自己,又苦又累卻想再來一次。曾參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錶演的演員表示,最期待倫敦同行的作品。北京時間28日淩晨,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如期上演,不知他們是否從“倫敦碗”裏的英式鄉村裏,聽到從“鳥巢”發出的“太古遺音”。

  原來 “倫敦時間”下的北京,早已無法割捨這份“奧運情結”。但遺憾的是,我們留得住記憶,卻留不住時光如細沙般從指縫流去。

  那一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名將大多退役,如今,244位“奧運新面孔”扛起大旗;那一年,中國代表團收穫了51枚金牌、100枚獎牌,如今,全力出擊的中國軍團難以複製昔日的輝煌。

  但經歷了家門口辦奧運的洗禮,就算不曾關心體育的人也對奧運大勢不再陌生,不少人已經能內行地從這些“新面孔”中探究出底細和底氣。

  4年的時光裏,中國綜合國力的穩步上升,也將“大國心態”逐漸根植于國民心裏。金牌的得失不再會繃緊國人的神經,對中國代表團金牌的猜測和熱議,更多的只是作為一個噱頭或者話題;中國選手固然是國人關注的核心,但紛呈的看點和精彩的賽事同樣吸引著眼球──看熱鬧的盤點著帥哥美女、討論著時尚美食、八卦著明星的那些事兒,看門道的既盼孫楊似蛟龍入海、劉翔如“神九”飛天,也計算著“飛魚”菲爾普斯又會得到幾枚金牌,猜測“閃電”博爾特的極限到底在哪。

  我們曾“孕育”出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知其艱難、懂其困苦,因此會在面對倫敦籌備奧運會的種種狼狽時,除了剎那“自喜”──為曾經的成就──更多了份寬容和牽掛。

  倫敦時間下的北京,因有時差相隔,註定又要有無數個“不眠之夜”。在這些醒著的夜晚裏,倫敦,我們與你同步。(完)

熱詞:

  • 北京奧運會
  • 金牌
  • 倫敦時間
  • 新面孔
  • 倫敦地鐵
  • 上崗
  • 大國心態
  • 時空交錯
  • 飛魚
  • 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