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ST石峴比較優勢再發現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6日 03: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曾經的“東北第一造紙廠”,如今的*ST石峴(600462),決定退出造紙行業,併為自己尋了一條自認為更有發展前景的道路。

  縱觀*ST石峴的發展史,儼然是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縮影。建國之初,即擁有完整的廠房、技術、人才,企業發展取得先發優勢;大幹快上新聞紙業務,引進成套的進口先進設備,卻因市場競爭激烈,公司失去成本優勢,陷入經營困局;時至今日,公司走上了破産重整的道路,並寄望減負轉型。

  沒有出海港,是一個令國內眾多內陸工業企業(包括造紙、鋼鐵等),尤其是兩頭在外的工業企業撓頭的問題。因為在國民經濟大跨步向前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外延生長、成本優勢幾乎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在這樣的一輪拼規模、拼成本的競爭中,東北老工業基地毫無意外的敗下陣來。

  然而,並非所有公司都能像*ST石峴一樣有著不幸中的萬幸,能夠在新聞紙主業巨虧之後,找到一條轉型化工漿的生存新路。近年來,眾多東北上市公司因業績問題,最終只能賣殼退出資本市場。比如:借殼ST吉紙的蘇寧環球(000718),借殼ST延邊路的廣發證券(000776),借殼ST得亨的均勝電子(600699),多家東北上市公司“東南飛”。另外,還有一批東北上市公司徘徊在*ST的退市生死線上。

  實體經營優勢不在,融資平臺紛紛旁落,東北工業基地難道將就此失去活力,而再難覓競爭優勢麼?

  從*ST石峴轉型的個案來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據了解,*ST石峴從生産紙漿轉型成為化工漿生産,主要依靠的是對自有設備的技術改造。公司化纖漿生産線從2009年5月著手進行改造,目前産品水準已經達到能夠替代進口化纖漿的水平。幾項改造總投資約在1億元,如果上述改造由購買新設備替代的話,總投資將在7、8億元。公司總工程師表示,上述改造完全依靠公司的技術工人自主完成。按照他的話説就是──1938年建廠,工人一代代傳承,都是成熟的産業工人。公司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6月末,*ST石峴在冊職工共1590人,平均年齡40.6歲,其中擁有高級職稱的11人,中級職稱的166人,初級職稱的65人,獲得職稱人數佔總人數的15.22%。

  而這,或許正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競爭優勢,也是其復興的希望所在。

  中國經濟在告別了粗獷式的高速發展後,對工業品的需求從供量逐步轉變為提質的當下,對工業企業而言,技術水平的優勢必將逐步凸顯,而單純依靠成本優勢、規模優勢生存的企業,其生存空間也將被逐步擠壓。此時,成熟的産業工人隊伍的價值也將隨之被重新發現。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採訪時,*ST石峴的一線工人曾興奮地描述,他們對制漿廢料紅液的深加工,未來還將逐步發展出染料木鈉等精細化工産品。從他們眼中閃現的對未來的希望,或許也是中國工業的新希望(000876)。

熱詞:

  • ST
  • 石峴
  • 外延生長
  • 比較優勢
  • 上市公司
  • 東北老工業基地
  • 新聞紙
  • 借殼
  • 成本優勢
  • 工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