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華西都市報:將防災自救烙到生活方式中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5日 1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些天,災害叩打著我們的心,而這方面的新聞也沖刷著我們的眼球。北京暴雨已過,可它造成的重創卻無法被遺忘。日前,北京市委書記要求及時公佈北京暴雨事件中因災死亡情況,北京的氣象專家也指出,公眾應主動獲取災害預警信息。

  受災的不只是北京,7月20日以來,全國17個省份出現強降雨,已造成95人死亡。為預防雨災,上海擬投百億元新建改造28個排水系統。與此同時,颱風也襲來,廣東已在省內發送3000萬條颱風預警短信。

  在許多災難片中,災難的重破壞力和民眾的防災準備,往往是劇情要害。物質儲備、搶救財産、了解氣象動態等,都是必要的準備工作。坐以待斃,則太過淒厲。

  當然,置身於有現代技術、文明觀念鋪陳的社會,人們對災難的應對能力理應在提升。公共機構會為我們提供緊急的、較完備的災害預警,各種大災之前,防洪防汛防雷排水等各種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硬體條件為民眾築起堅實壁壘。

  像北京暴雨,若是有全民覆蓋的多方位預警,比如短信通知,那麼,想必市民也會選擇妥善安排出行,及早做些準備,減少自己受困遇險的幾率,也減少公共救援的成本。而演唱會之類的公共活動,也應延後舉辦或暫時取消,避免出行風險。

  話説回來,許多災難輕重難控,而我們的生活也有各自安排。假若某天大雨、暴雪或有沙塵暴,那我們又是否懂得足夠的避險自救常識?從歷次災難來看,這種防災能力在人們身上似乎還很匱乏。

  在北京暴雨之後,微博上有不少自救話題被熱議:如座駕被淹熄火,如何破窗脫困。在這種公共討論、行家解疑中,我們總算懂得,電影裏特工或劫匪,一個瀟灑肘擊就擊碎車窗,終究未必科學;就算你隨身攜帶小錘,該敲擊哪些角度,也應遵守逃生常識。手足無措,或盲目應對,都可能將自己置於絕境。

  從理論上講,破窗逃生等,該是民眾掌握的基本應急逃生技巧。而關於怎樣逃火、防洪,坊間也常有熱議,不過,靠一陣風式的討論,似乎難以將防災意識植入人心。怎樣將因勢利導和強制灌輸結合,增強人們的自救、他救知識尤為重要。例如,將駕車自救或避險技巧,強制納入到駕照考核中。如果作為司機,不懂開車涉水、積水路行駛、落水、追尾自救等,那災難來時,被困風險必然會大增。像這次北京廣渠門橋下溺亡的司機,據説曾用頭骨撞車窗逃生,這種做法卻可能加劇了自身危險。

  作為公共機構層面,構築一個紮實的公共防護體系,能夠托起公共安全的期待,是本分所在。短信預警颱風、完善排水系統,都是責任踐履。此外,緊急救災能力也是防災的重要指標。提升人們的防災意識,靠應景的階段性、運動式的提示,還遠遠不夠,將防災自救內化到日常生活中,才是關鍵。這需要社會營造良好的環境,廣泛普及自救知識,並提供緊急演練的機會;而我們本身,也該消除“局外人”意識,應意識到災難無常,我們應採取更主動、更充分的現實應對行為。

熱詞:

  • 防災意識
  • 暴雨
  • 局外人
  • 防洪
  • 災害預警
  • 熱議
  • 肘擊
  • 緊急救災
  • 追尾
  • 踐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