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癲癇發作不一定全身抽搐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5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受訪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楊麗新

  文/羊城晚報記者 宋導 通訊員 吳遠團

  世界癲癇日剛剛過去。在廣東省中醫院舉行的癲癇日義診活動中,該院兒科神經專科楊麗新主任醫師表示,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癲癇發病率更高,但家長常常局限于“癲癇就是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翻白眼”的觀念,而忽視了其他潛在的不典型症狀。她指出,兒童癲癇有三種情況比較隱蔽,家長要引起高度注意。

  癲癇發作不一定是全身抽搐

  想到癲癇,人們腦海裏就會映出一幅畫面:突然倒地,全身抽搐,牙關緊閉,眼睛發直,喉嚨發出咕嚕嚕的響聲,白沫不斷地從口裏冒出來,意識完全喪失,叫都叫不醒。實際上,生活中的癲癇並不完全是這樣。“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一般是成人多見。”廣東省中醫院兒科神經專科楊麗新主任醫師説,小孩更多的是部分性發作,表現為口面部抽搐(歪嘴眨眼),舌頭抽搐(説不出話),或一側肢體抽動等,一般神志清醒。

  不過,有三種情況仍然容易被家長忽視。一是高熱驚厥發展為癲癇。高熱驚厥在6個月到3歲的兒童中很常見,一般6歲以後就不會再有此表現了,但有些孩子超過6歲還是一發燒就抽筋,甚至有的發低燒也抽,有的孩子則高熱驚厥次數太多,抽筋5次甚至10次以上,就可能向癲癇轉變,這樣的幾率大概為5%。二是睡眠中發作的癲癇,中午及晚上睡覺都可能發作,以學齡期兒童多見。因為孩子獨自睡覺,家長常難以發覺。三是失神發作的癲癇。比如小孩吃飯、夾菜的時候突然停下來“發呆”,看上去就像定住了一樣,其實是意識突然間喪失,待清醒以後,剛才發生了什麼也想不起來了。

  楊麗新説,家長要注意別把癲癇的抽搐和高熱前的寒戰混為一談。後者主要表現為惡寒、手足冰冷、身體發抖,但神志清醒,眼睛有神,和癲癇的抽搐症狀有明顯不同。

  80%的癲癇可以用藥控制好

  癲癇大多數找不到原因,但研究者認為,該病與遺傳有關,還有一部分是患代謝性疾病、腦發育不良、感染腦炎或腦損傷所致。“雖然這個病聽起來很可怕,但總體預後是好的。”楊麗新表示,80%的癲癇通過用藥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徹底治愈的可能性也很大。但要強調的是,用藥一定要規範、有耐心。通常抗癲癇藥要服用3年,如果不發作,再減量服用兩年,之後仍然不發作,才可以完全停藥。可一些家長看到孩子不抽搐就擅自停藥,結果病情反復,又要重新開始一個新療程,不僅浪費了之前的治療成果,也不利於疾病的控制。

  除了用藥,癲癇患兒預防疾病發作還應注意:避免晚睡,睡眠不足可誘發癲癇發作;看電視、玩電腦遊戲的時間不宜太長,強烈的閃光可能會誘發癲癇;避免疲勞,體育鍛鍊也要適量;生冷的食物儘量少吃;患兒發病的時候神志不清,容易發生意外,比如不慎失足落水,因此要特別注意安全。

  孩子癲癇發作時不要驚慌,可按壓人中、合谷穴進行簡單的救治。但要注意體位,讓患兒平臥頭側向一邊,不可將孩子的頭墊高,這樣即使喉嚨有分泌物也不容易造成呼吸道堵塞,導致致命風險,不要在患兒口腔或牙齒之間強行塞木筷、勺子等。專家提醒,無論孩子是不是癲癇發作過多次,每次發作都最好及時就診,接受吸氧治療。抽搐超過20分鐘會引起腦損傷、腦水腫,就醫更要爭分奪秒,容不得一點耽擱。

熱詞:

  • 抽搐
  • 癲癇發作
  • 兒童癲癇
  • 全身
  • 家長
  • 患兒
  • 抗癲癇藥
  • 用藥
  • 高熱驚厥
  • 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