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北京稅務局:明清滲排系統仍然發揮著作用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5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每年夏天突襲北京的暴雨,都會造成不少地方形成積水。在眾多極易發生積水的點段中,鮮見二環路及以內的區域。

  北京排水集團管網部副部長田志勇説,難見滯水有其歷史原因,當初的管網鋪設和城市建設幾乎同步進行。資料顯示,北京市的二環路最初于上世紀60年代開始建設,周圍的各式建築多數都在同等時期內拔地而起。“那時基本上是整塊整塊的荒地,在上面直接進行整體規劃就好,不涉及拆遷等多重因素,效果肯定要比之後分期規劃和補丁式改造要好很多。”

  記者從多個部門獲悉,排水管網系統包括民眾常見的雨篦子、高架橋至地面的落雨管、城區四處的河溝等,也包括很多隱蔽的管線,這些管線分別叫做戶線、支線、幹線和主幹線,像毛細血管在樓宇內部、地下5米乃至更深的地方縱橫交錯。

  記者獲悉,200余公里建自明清時代的排水管網,配合著當時建成的集雨排水工程,目前發揮的作用讓人刮目相看。

  在北海公園南門西側的團城,270多米長的城墻高高聳立,裏面不僅分佈著多個小型宮殿,還有參天古樹和花卉園林,無論下多大的雨,都會在很短時間內滲流得大體乾淨。原來分佈在城內的9口水井成為滲透主力,在其下面連接著和圍城一圈的暗河,暗河的涵洞寬70多厘米、高123厘米,每當大雨降臨,雨水順井流入涵洞,最終排入護城河內。

  北京市水務局相關人員介紹,雨水的排滲還通過地面的特殊形狀的方磚。這種磚為倒梯形結構,磚與磚之間形成一條上窄下寬的縫隙,恰好成為雨水的入口。可能考慮到團城的地勢,下大雨時,雨水從北往南流淌,古樹多在南邊,因此城北的方磚較厚,上面還有兩三厘米的緻密層,而城南的方磚稍薄,磚體遍佈氣孔,其吸水性能比城北的方磚要強。據調查,故宮、天壇、正陽門等大多古建築,都在地面留有了不同式樣的泄水口,但在地下的管網卻是別有一番洞天。

  北京市水務局排水管理處副處長熊建新表示,這些管網以明清時代遺留的舊溝為主,主要分佈在地面格局變化不大的皇城根周圍,對其的改造以明渠改暗溝或加上蓋板為多,儘管有些設施屬於古董級別,但是並不妨礙排水問題的解決,這些地區幾乎不曾遭受積水、內澇的困擾。不過,也有一些老城區的衚同受到新建築群的夾擊,舊有管網壓力頓時增大,加劇了滲漏的可能,卻想修不能修,只能發現一處補一處。(記者 賴臻)

熱詞:

  • 排滲
  • 雨水
  • 排水管網
  • 暗河
  • 團城
  • 古樹
  • 明清時代
  • 水務局
  • 管線
  • 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