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網評:治理農村盲目“撤點並校”應以百姓需求為本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5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教育部出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徵求意見。與以往教育佈局調整的政策相比,這次意見稿的最大政策指向在於,突出對盲目“撤點並校”問題的關注和治理。

  隨著我國現代化和城鎮化的推進,人口由農村向城市大規模流動,農村人口出生率和學齡人口不斷下降,由此帶來的學校佈局調整、教育資源整合,是一個新的發展趨勢。從其初衷而言,學校撤並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優化資源配置以利於更好地滿足百姓教育需求。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在一些地方偏離了政策初衷,走了樣變了形。

  從近年來陸續暴露出來的學校撤並問題來看,有的地方罔顧本地實際和偏遠地區特殊性,在撤並上搞“一刀切”,片面追求學校數量少、規模大,在實施上搞大躍進式的“一步到位”,不留下過渡和緩衝的空間,人為造成了混亂和緊張。有的地方打著整合教育資源的幌子,暗地卸包袱,借撤並之機減少對學校的管理並減少教育投入,出現“交通越不便、撤並力度越大”的怪象,甚至強行撤並,引起群眾強烈不滿。

  這些撤並問題的後果,正如意見稿已經指出來的,導致部分學生上學路途變遠、交通安全隱患增加,學生家庭經濟負擔加重,並帶來農村寄宿制學校不足、一些城鎮學校班額過大等問題。對撤並尤其是盲目撤並“後遺症”的認識和反思,也是一直以來群眾意見的普遍反映,體現了教育部門正視現實、呼應民意的責任擔當。

  正視問題固然可貴,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破解問題,讓老百姓滿意。剖析撤並問題的癥結,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沒有對接百姓的教育需求,沒有尊重群眾意願,為撤並而撤並,結果導致不該撤的撤了,百姓反對撤的也撤了,撤了以後又不能提供讓人滿意的教育服務。因而,不管是治理盲目撤並的“後遺症”,還是預防這類問題發生,都應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立足百姓教育需求這個根本來謀劃實施。

  從意見稿來看,相關對策體現了對百姓需求和意見的尊重。比如在治理撤並“後遺症”方面,提出已經撤並的學校或教學點確有必要應當恢復,寄宿制學校要配備各項基礎澡堂等設施和管理後勤人員,採取措施保障校車安全,滿足學生的乘車需求。在防止盲目撤並方面,提出如有多數家長反對不得強行撤並,明確“就近入學”具體標準,規定農村學生上學步行或乘車時間不超過40分鐘。類似這些以人為本的制度設計,還需通過徵求意見充分吸收民意,進一步調整完善,更需各地各部門的通力協作、認真落實,在學校撤並問題上興利除弊,讓農村娃的上學路更加順暢,讓農村教育發展的步伐更加穩健。

熱詞:

  • 農村寄宿制學校
  • 農村教育
  • 農村義務教育
  • 農村學生
  • 治理
  • 教育需求
  • 就近入學
  • 佈局調整
  • 班額
  • 學齡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