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歷經千年的宋朝福壽溝排水系統是什麼標準?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5日 06: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江蘇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21日,北京的一場60年一遇的大暴雨,讓首都成澤國。城市“腸梗阻”、“內澇”的尷尬再一次暴露了追求城市建設的弊病。面對突如其來的暴雨,相關部門總是喜歡用“n年一遇”來形容防洪排澇的不可抗力。國內的排水專家也説了,國內城市的排水設施硬體普遍採取低於現行城鎮排水設施建設標準《室外排水設計規範》的要求,即一年一遇。

  那麼我想問,宋朝的福壽溝排水系統是什麼標準呢?為何歷經千年而不澇呢?一個多月前,江西、廣東部分地區降水達百毫米,一些城市慘遭“看海”。江西贛州市區卻安然無恙,全長12.6公里的福壽溝,仍承載著贛州近10萬舊城區居民的排污功能。有專家評價,以現在集水區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處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應付。

  據史料記載,宋朝之前,江西贛州城也常年飽受水患。那個時候也沒有現在科技發達,但是宋朝有一個很牛的“水利部長”劉彝,他根據當地地形規劃建設了福壽溝,同時把城內的原有的水塘都串聯起來,形成城內的活水,雨季可以蓄水排洪,還可以養魚種菜;為了防止雨季,江水倒灌入城,又據水力學原理,在出口水口處,設計了高科技含量的水窗。

  可放眼我們現代的城市,市內已經沒有什麼河塘溝渠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地、柏油馬路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在城市裏很難聞到泥土的氣息。地下排水設施不行,地面水無法下滲,水往哪泄洪?不看海才怪呢。

  北京排水標準1-3年一遇,紐約是10-15年一遇。如果按照這個推算,那宋朝的福壽溝排水標準應該是千年一遇了。可古人也沒談什麼建設標準,只是科學合理的把一個城市的排水暢通起來,能蓄水、能排水,真正做到生態循環系統。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特有的地形、地貌,應合理地、科學地、因地制宜制定排水系統。按照所謂的《室外排水設計規範》設計出來的的千篇一律排水系統能有多大的作用值得思考,圓形下水管是否為最佳排水管也值得反思。

  這讓我不得不佩服被譽為“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青島。雖然不能把功勞完全歸於100年前的“德國造”,但其科學的、前瞻性設計仍值得學習:其排水管系統從橫斷面來看,高約80厘米,上大下小,上半部分呈半圓形,直徑比較大,能在水量比較大時確保過水面積;下半部分呈“v”型,確保了在污水流量比較小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比較高的流速,使污水中所夾雜的泥沙污物被衝擊得沒有沉澱的機會,減少了日後的養護。

  城市排水系統是一項良心工程,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工程。每個城市應根據自身特點,科學勘察、系統規劃,建好自己的“福壽溝”。每次城市內澇過後,重新建設的費用恐怕要比修一條“福壽溝”或者改變一下下水道的花費多得多。

  (來源:中國江蘇網)

熱詞:

  • 福壽溝
  • 宋朝
  • 腸梗阻
  • 內澇
  • 水利部長
  • 室外排水設計規範
  • 蓄水
  • 看海
  • 排水標準
  • 排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