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研究發現硅海綿可替代鋰離子電池中石墨組件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3日 13: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找到一種方法用硅海綿替代石墨作為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內的元件,借此可研製出持續時間更長且性能更強的電池,用於商用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上。研究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本月出版的《材料化學》雜誌上。

  這項研究由萊斯大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攜手進行,研究的領導者、萊斯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學教授斯巴尼 利薩-比斯沃爾和該大學科學家曼都瑞 薩克爾撰文指出,借用他們研發的這一過程,能將比自身重4倍的物體存儲在鋰中。

  硅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元素之一,能替代石墨作為電池內的陽極。此前該團隊就發現,多孔硅吸收鋰的能力是石墨的10倍多。這是因為硅吸收鋰離子後會延展,像海綿一樣的構造賦予了硅在電池內部生長的餘地,同時也不會對電池的性能造成損害。2010年,該團隊發現當硅海棉擁有1微米寬、12微米深的小孔時,能在電池領域大展拳腳,但當時的固體硅基座無法吸收鋰,仍然有待改進。

  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發現,用來製造這些小孔的電化學蝕刻過程能將海綿同基座分開,基座接著可以被重新使用,製造出更多海綿。研究人員稱,從一個標準的250微米厚的硅晶圓上,至少可以提取到4塊這樣的海綿。而其一旦被從硅晶圓上提取出來,上、下都是打開著的,通過將其浸入一個導電的聚合物黏結劑聚丙烯晴(PAN)內,就可大大增強其導電性。

  科學家由此得到了一塊堅硬的薄膜,其能被依附到一個集電器上並放置於電池結構內,並最終借用這一過程製造出了一款鋰離子電池,其放電能力高達每克1260毫安時,這使其使用壽命更長。

  研究人員在比較中發現,使用薄膜之前,電池的初始放電容量是每克757毫安時,但第二次充放電循環之後,放電容量就開始迅速下降,並在經過15次循環後完全消失殆盡;而經過處理的薄膜在4次循環後就即開始增加放電容量,多孔硅表現得特別明顯,經過20次循環後,電池的放電容量仍然完好無損。

  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有望能大大增加充放電循環次數的技術,以便能研發出可持續使用幾年的電池。(劉霞)

熱詞:

  • 鋰離子電池
  • 多孔硅
  • 充放電循環
  • 研究人員
  • 組件
  • 硅基
  • 研究發現
  • 石墨
  • 可持續使用
  • 大學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