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應對老齡化,期待上海經驗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1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7月20日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從今天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上海作為我國首個老齡化城市,“十二五”期間老年人口總量將急劇增加。預計到2015年末,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430萬,比例接近30%。(7月20日東方網)

  上海是我國第一個人口老齡化的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始終高於全國8-10%市,具有進入老齡化社會早、速度快、程度高的特點,同時少子化、空巢化問題凸顯。我們期待,作為迄今為止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城市,上海在老齡化和高齡化的背景下,實現“四個中心”的建設和經濟快速穩步發展的實踐,將給全國各地應對老齡化提供寶貴的經驗。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每個時代都註定會有一些重大事件發生,不但對現實産生巨大的影響,也必定會給未來深遠的影響。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就是這樣的一個重大事件。到“十二五”期末,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而將人口老齡化置於獨生子女一代這個大背景下,問題就尤顯嚴峻。一項對京滬穗城市居民的調查顯示,35%的城市家庭要贍養4位老人,49%的城市家庭要贍養2位至3位老人。在“421”家庭裏,許多老人處於“空巢”狀態。比之於世界上其它一些國家,我們的老齡化社會更具“中國特色”。最為顯著的是我國的老齡化表現出高速、高齡;基數大、差異大、社會化養老水平低的特徵。

  這樣一個龐大群體的生存狀態如何,決非小事。洶湧而來的“銀色浪潮”,日益增大的養老壓力,家庭照料成員卻在減少,傳統的照料模式遇到嚴重衝擊。如何滿足老年群體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緊急援助等需求,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新課題。在這件事情上,上海已有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探索和成功做法。上海養老服務的著力點從“保基本、廣覆蓋”向“高標準、多元化”發展,通過構建“9073”養老服務格局(即90%“家庭養老”、7%“居家養老”、3%機構養老),滿足老年人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十二五”期間,上海將立足於滿足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市政府實事已經連續6年推動社區建日托所,目前全市已有300多家。與此同時上海還明確提出重點關注孤寡老人的養老。民政部門尊重孤寡老人意願,若選擇居家養老,社區組織獨居老人關愛結對,享受居家服務。對於無收入孤老選擇機構養老,政府則全額補貼入住費用。

  人間重晚晴,老人的境況如何,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尺度。老人們在年輕的時候,也正是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奠基創業的時期,他們付出的遠多於得到的。如今國運興盛,讓老人分享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既是社會應當給予老人的回報,也是弘揚了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而為老人提供完善的養老服務,恰也正是分享社會發展成果的題中之義。期待上海在應對老齡化挑戰中蹚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路子,為更多地方提供借鑒。

熱詞:

  • 養老服務
  • 居家養老
  • 老齡化社會
  • 中國特色
  • 十二五
  • 家庭養老
  • 421
  • 9073
  • 重大事件
  • 老年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