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女排名將與蔬菜商販的共鳴(觀潮亭)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1日 06: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楊希與侯善忠素不相識。一個是中國女排五連冠時代的名將,曾經是整個國家的偶像;一個是家住北京通州的山東臨沂人,“做蔬菜貿易的”。

  原本他們可能一輩子沒有交集,一所位於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學校卻讓他們相遇並達成共鳴。

  1982年,楊希退役。她熱心與教育、體育相關的公益事業,曾赴美學習教育和體育管理專業,又頻頻聽到退役世界冠軍全身傷痛、生活窘迫的新聞,這讓她對中國培養體育人才的方式感到擔憂。很多運動員只有小學或初中文化水平,這制約了他們退役後的出路。運動場外,應試教育則讓中國大部分孩子陷入學習、考試的漩渦,青少年身體素質正在滑坡。楊希深感,“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教育模式。”

  侯善忠皺著眉頭。7歲女兒的學業,是這個當爹的最發愁的事。自從看了一場李娜的比賽,女兒愛上了網球,報了個班,竟小有天賦,進步很快,深受教練賞識。讓她上普校吧,怕孩子屈了體育的才;上體校吧,明擺著的,不是每人都能成“李娜”,萬一成不了才,文化課也耽誤了,以後出路咋辦?

  一個是為國家的教育模式而思索,一個是為孩子上什麼學校而糾結。兩種焦慮,境界迥異,卻指向同一個話題:中國能培養出林書豪式的、體育好又有文化的人才嗎?

  “山花實驗班”讓楊希看到了可能。

  5年前,楊希到雲南香格里拉旅遊,見當地孩子幾乎與世隔絕。她把12個6到9歲的少數民族女孩帶回北京,併發起山花網球基金。從歐洲請來網球教練,加上精心的文化課教育,“山花”們不僅體育出色,在各類網球比賽中頻得大獎,而且文化課、藝術素養不亞於重點學校學生。

  事實證明,“強健體魄可以和文化教育相得益彰”。既然有效,何不推廣,讓更多孩子受益?楊希想辦一所學校。這個想法得到國家網管中心主任、曾經的女排隊長孫晉芳的支持。

  “讓世界冠軍有文化,讓文化精英有健康體魄”的理念,很快得到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朝陽區教委等部門支持,還吸引了在北京辦教育的美國人白思楠,她不要薪酬,出任學校籌備顧問。

  最後學校選址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今年開始招生。7月14日學校開放日,侯善忠見到了楊希,倆人一聊,覺得這所學校正是他想找的。他還發現,雖是國際化學校,用的卻是中國教材,參加北京市統一考試,同時採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教學方法。

  楊希説,因是新式體校,學生畢業後,可以選擇體育上的職業化發展;因用的是國家教材、國家大綱,學生可以無障礙進入國內高中與大學;因採用沉浸式英語教學,學生還能銜接進入國外高中與大學。

  楊希的介紹,讓侯善忠看到“即便體育成不了才,文化課也不耽誤,照樣能進高中和大學”的前景。很快,他和楊希達成了共鳴,女兒準備就擱這兒了。無疑,這種共鳴,將為像侯善忠女兒一樣的孩子提供更多的人生可能。

熱詞:

  • 楊希
  • 女排
  • 名將
  • 蔬菜貿易
  • 山花
  • 觀潮
  • 共鳴
  • 文化課
  • 李娜
  • 實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