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全國政協調研:“牢牢把握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9日 09: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政協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經濟下行的風險在各地均有所表現。7月2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産業優化升級”調研組赴遼寧調研,遼寧省副省長劉國強在座談會上坦言,“當前,工業三角債有所抬頭,由於産品未能滿足市場需求,許多大企業庫存持續增加,擠佔了一大批與之配套的中小企業資金,相互拖欠給企業正常經營造成嚴重影響。”

  一方面是許多企業感到困難重重,另一方面一些企業卻高唱凱歌。調研組發現,在全國鋼鐵産能普遍過剩的情況下,東北特鋼的産品供不應求,今年前5個月增速超過40%,並出口到德國、韓國等多個國家。“市場還是有需求,只是消費升級,人們需要好東西。我們的産品多是‘大路貨’,産品附加值不高,高端的産品相對較少。”劉國強表示,“如果我們像投資房地産一樣增加裝備製造業的投入,企業的進步就能跟上經濟的成長,否則,一旦經濟有風吹草動,企業馬上受影響。”

  在經歷過痛苦的改制轉型後,作為中國老工業基地代表的遼寧省已經脫胎換骨,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排名全國第6位。然而,受資源和環境的約束,遼寧要繼續依託傳統産業優勢保持快速增長已相當困難,只有提升生産效率和內生動力才能讓經濟步入良性循環,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建設了“雲製造”平臺,信息化對企業生産經營貢獻率達到20%以上。在瀋陽機床集團,委員們親身體驗了世界首臺智慧化數控機床,栩栩如生的鳥巢模型在機械手的靈活操作下可以一次成型,而所有的後臺操控通過網絡便可實時交互,董事長關錫友表示,“我們正在從傳統機床製造商向現代工業服務商轉型,依託歷時五年攻克的核心技術,將最終打造一個以提供産品全生命周期服務為核心的盈利性商業模式。”

  “我們認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是世界範圍內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前兩次我們都錯失良機,這一次我們必須抓住機遇,這是關係到我們作為製造業大國生死存亡的關鍵點。裝備製造業是遼寧省的第一大支柱産業,整體來説處於中低端水平,其潛力和生命所在就取決於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程度。”遼寧省政協主席岳福洪深有感觸。

  儘管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是國家大力提倡的方向,但在實際運行中企業仍然感到壓力巨大,一個重要原因是相關投入多由企業自籌或貸款,在工業利潤不斷下滑的情況下成為企業沉重的負擔。委員們建議,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信息技術在各領域和各環節的集成應用,形成全行業覆蓋、全流程滲透、全方位推進、全社會響應的發展格局。(陳建萍)

熱詞:

  • 全國政協
  • 第三次工業革命
  • 政協主席
  • 裝備製造業
  • 規模以上工業
  • 信息化
  • 工業化
  • 消費升級
  • 實時交互
  • 一次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