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牢牢把握歷史新機遇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6日 0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已撲面而來。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今天在北京召開,可謂逐潮而動,恰逢其時。

  世界近代史表明,每次危機都孕育著一場科技和産業的變革。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凸顯了世界經濟的根本癥結:科技和實體經濟創新滯後,已難以支撐虛擬經濟乃至經濟整體的發展。依靠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發展方式,是擺脫危機和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

  即將到來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一次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重疊,是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的融合;它既是一次工業革命,又是一個新經濟模式,將對全球發展理念、經濟運行、産業組織、生産和生活方式産生革命性的變革。

  一個多月來,本報持續推出“第三次工業革命”特別報道。我們深刻體會到,每一次工業革命的發端地國家,往往是制度、技術、環境等多方面的創新之地;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必然使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頭牌經濟大國,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美國經濟領先近半個世紀。由於種種原因,中國與前兩次工業革命失之交臂。第一次機遇錯失後,中國被列強工業革命下的堅船利炮打垮;第二次機遇中抓住了尾巴,中國進入世界産業鏈的末端。

  當前,我國經濟存在諸多內外不平衡的因素,一方面,産業結構不合理、地區發展不平衡,産業技術層次呈現低端化;另一方面,經濟和社會面臨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嚴重,發展的成本逐步提升。支撐中國經濟高速發展30年的舊模式已經不可持續。從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看,依靠科技和産業創新調整我國産業結構、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綜合國力和全球競爭力的根本手段。

  與機遇結伴而來的必然是挑戰。一方面,歐美發達國家危機以來不斷加大對新能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新興領域的研發投入,試圖搶佔工業革命制高點。另一方面,我們的制度構建、人才儲備、技術攻關等仍然不適應新技術的創新和新興産業的發展。作為全球製造中心,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中國在傳統工業領域競爭力受到一定的制約。而在新興領域中,由於技術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迎頭趕上的難度很大。

  歷史將證明,第三次工業革命最終在有關國家和地區孕育形成,必然要有制度、技術和人才的充分準備。我們需要有更強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著眼于把握歷史機遇,不斷地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層面進行改革,從制度上創設我國參與工業革命的寬鬆有利的發展環境。

  要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為契機,在科技體制上進行持續創新,實現科技和經濟的緊密結合;要改革和調整相關教育制度,培養新工業革命所需各類技術和管理人才;要培育更好的創新、創業環境,要普及面向新工業革命的創新教育,加大對創業的支持力度和對創新創業失敗的寬容度;要轉變政府角色,支持企業創新,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

熱詞:

  • 第三次工業革命
  • 新的經濟增長點
  • 新材料
  • 新經濟
  • 新能源
  • 不平衡
  • 依靠科技
  • 新機遇
  • 制度構建
  • 研發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