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燕趙晚報:研究生擴招 失落的不只是低就業率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7日 15: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燕趙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我國研究生計劃招生規模為584416人,而在2003年,我國研究生招生總數僅為26萬多人,十年間翻了一倍多。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2009年到2011年,碩士生的就業率已經連續三年低於本科生。(7月16日《汕頭都市報》)

  看似迅捷的發展態勢中,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可能正在遭遇某種投入與産出的不對稱,它既映射出研究生教育的“無質量式擴張”,也預示著此種教育可能將面臨整體性的困局。

  高校研究生教育已走過30余載的歲月,分析此中的沉浮得失,完全可以用王小波的三本書名作劃分。在上世紀末,大學教育仍為精英教育,研究生培養因為其嚴進嚴出而備受用人單位歡迎,它是研究生教育的“黃金時代”。本世紀初至研究生擴招的最初幾年則是“白銀年代”。而大規模擴招至今,則無疑是研究生教育的“黑鐵時代”:規模龐大,教育質量下滑,就業更是令人憂心忡忡。

  較之研究生教育擴招的十年,低就業率並不是它失落的全部,它最大的失落,在於遺失了社會對此種人才培養模式的認同。就報考動機而言,很多報考者並非奔著學術或自我提升而來,他們或為就業的暫時“避風港”,或為應對現實中越來越高的就業門檻。本應該以學術能力為參照的路徑,被簡單化地定義為“發表多少論文”“獲得多少證書”。作坊般的培養方式,自然只會造成低能的高學歷者,最終被熱衷於人口紅利的利益社會所冷落。

  研究生教育面臨著重構高學歷與社會認同關係的急迫使命,大力度的擴招需要放慢腳步,高校與其他的研究生培養結構,也必須重塑理性的招錄與教育模式,為社會輸送“貨真價實”的高學歷者。我們不需要龐大而無底氣的研究生教育,于研究生大幅擴招十年之際,我們的教育部門必須對此更多地省思。

熱詞:

  • 研究生教育
  • 擴招
  • 就業率
  • 研究生培養
  • 人口紅利
  • 燕趙晚報
  • 研究生招生
  • 計劃招生
  • 黃金時代
  • 汕頭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