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打造蛟龍故事多多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7日 1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梅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圓滿完成7000米海試任務的“蛟龍”號從哪誕生?它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技術團隊?它的成功需要克服哪些技術難題?

  中國“蛟龍”號,無錫702所造

  美麗的太湖之濱,坐落著“蛟龍”號的設計生産單位——中船重工702所。

  “十年磨礪闖海溝,四度探海成正果。”步入702所大門,眼前紅色橫幅上的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1951年建立,1965年總部搬至無錫的702所主要從事船舶及海洋工程領域的水動力學、結構力學及振動等相關技術的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與水下工程的研究設計與開發。為向海洋強國夢想邁進,上世紀90年代,在成功研製載人潛水器、有纜水下機器人和無纜水下機器人後,研究所老一代科學家們提出了設計大深度載人潛水器的計劃。但由於當時條件所限,研究工作未能啟動。

  2002年6月,科技部正式把7000米載人潛水器列為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在科技部、國家海洋局的領導下和中國大洋協會的具體組織下,作為載人潛水器總師單位,702所聯合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中科院聲學所負責潛水器本體研製任務,同時承擔總裝與集成、潛航員培訓等工作。

  “蛟龍”身後有支“龍之隊”

  從總體方案設計,到潛水器的初步設計和詳細設計,到總裝聯調和水池實驗,以及最後的海試……“蛟龍”號是一條完全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的“中國龍”,而這些都得歸功於它身後有支“龍之隊”。

  “蛟龍”號正式立項時,被譽為“中國深潛領路人”的徐芑南已退休。接到擔任總設計師的邀請,儘管身體不好,但徐老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工作崗位上,一幹就是十年。一批老科學家重新聚集在702所,他們帶著年輕的科研人員,很快組成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創新團隊。

  “龍之隊”最終用7000米級成功海試向世界宣告,中國已經掌握了深海載人潛水器自主設計、集成創新等核心能力。

  一批年輕科技人員在工程實踐中逐步成長,成為國家海洋裝備開發的骨幹。“蛟龍”號第一次突破1000米、3000米、5000米及7000米,都在33歲的葉聰駕駛下完成的。

  求解12道技術難題

  據介紹,“蛟龍”號整個項目分為12個系統,主要包括總體性能、結構設計、航行控制、動力和配電、生命支持、水聲通信等,其中10個系統都由702所承擔。

  每一道難題的解決都挑戰著設計人員的智慧極限。以潛水器構型為例,從方案設計、初步設計、詳細設計,到進行多個尺度的拖曳試驗、下潛上浮試驗的優化設計,研究團隊經歷了數不清的失敗。有時為解決一個細節問題,研發人員要熬上兩個通宵。

  “蛟龍”號結構系統主任設計師胡勇介紹,“蛟龍”號如鯊魚般的身形完全是研究人員獨創的,正是憑著這一巧妙的身形,它才能在大洋深處來去自如。

  “蛟龍”號有許多獨創:穩定的貼近海底自動巡航能力、精確的懸停定位能力、充油蓄電池……(據新華社南京7月16日電)

熱詞:

  • 蛟龍
  • 載人潛水器
  • 龍之隊
  • 高性能船舶
  • 702所
  • 故事
  • 科學家
  • 總體性能
  • 研究團隊
  • 中科院聲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