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外媒:美國不可能靠怪罪“中國製造”贏回榮耀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6日 1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7月16日電 美國倫敦奧運代表團官方制服“中國製造”引發風波,加拿大《星島日報》當地時間14日刊出社論説,美國不可能靠怪罪“中國製造”就可以重新贏回榮耀。真正的問題或許在於如何掌握核心技術,增加美國企業的競爭力,這才是企業謀求永續經營的命脈。放眼未來美國産業的興衰,答案無需他求,完全操之在我。

  文章摘編如下:

  在倫敦奧運會倒數計時之際,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領袖12日不約而同地炮轟美國奧委會委員會,竟然不選用“美國製造”的奧運隊服,反而使用“中國製造”的隊服,甚至建議“放火燒掉”這些中國製造的奧運隊服。

  屬於民間團體的美國奧委會隨即發表聲明,捍衛美國代表隊隊服設計師雷夫羅倫的選擇,並同時感謝廠商的贊助。這個國會與體壇的跨界論戰,微妙牽動美國熾熱的政治氣候。

  如果從愛國情操這點來出發,上周美國國慶恐怕更為感傷,因為美國最大的國旗製造商“自由國旗專用品公司”在獨立紀念日前夕申請破産,原因是由於各國製造的成本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而美國獨立紀念日當晚所施放的焰火有90%以上都是中國製造,也沒有朝野政治人士針對“中國製造”的普遍現象發難。

  更進一步看美國最近輿論的焦點,在探討産業外移的“元兇”究竟屬誰,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華盛頓郵報在六月初首先發難,指控共和黨籍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創立的私募基金“貝恩資本”1999年起,有計劃地協助美國公司將生産線外移至發展中國家,使美國喪失近40萬個工作機會。雖然羅姆尼矢口否認,奧巴馬競選團隊卻是火力全開指控羅姆尼交代不清。

  事實上主流媒體也抨擊民主黨所掌握的國會對産業外移要負責任。比方最近上個月通過的農業法,在為期五年內補貼美國農民甚至非農業從業者共9700億美元,被對手批評是“政策買票”。在此同時,美國政府還以關稅壁壘打稅,導致許多知名本土食品製造商因原材料居高不下而外移;而又如奧巴馬的健保法案規定了對醫療業者徵收醫療設備稅2.3%,就被對手形容是場災難,導致産業出走,其結果是對社會造成的傷害久久難以平復:失業人口增加、薪資在低檔徘徊、社區破敗,連帶損傷政府稅基與人際信任,甚至導致國族之間的憎恨。

  也許有人辯稱産業外移不全是缺點。上世紀90年代,美國大企業每在國外增加一份工作,就同時為國內帶來至少兩份新的就業機會。但最近十年的數據顯示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美國跨國公司整個産業外移,宛如連根拔起,在海外增加了240萬份工作,但同時美國國內的工作卻減少了290萬份。

  在産業結構巨變之際,逆勢操作不是沒有成功的機會,但需要涉及産業的所有利害關係人能捐棄成見,作出犧牲。德國産業在2000年初也曾發生産業結構變化,勞資糾紛嚴重,大公司蘊釀出走的情形,但是在勞資官三方面坐下來協商達成協定,工人同意減少福利,業者則承諾留下本土發展核心技術,幾年下來,德國産業一枝獨秀,傲視歐洲。

  美國不可能靠怪罪“中國製造”就可以重新贏回榮耀,也無法靠著政策補貼、短多長空的做法討好選民,造成工作機會不斷外移。真正的問題或許在於如何掌握核心技術,增加美國企業的競爭力,這才是企業謀求永續經營的命脈。放眼未來美國産業的興衰,答案無需他求,完全操之在我。

熱詞:

  • 外媒
  • 美國跨國公司
  • 美國企業
  • 中國製造
  • 美國政府
  • 美國國會
  • 産業外移
  • 私募基金
  • 隊服
  •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