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地方頻繁挑戰樓市調控凸顯轉型之艱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6日 03: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媒體報道,7月13日,一條有關珠海鬆綁樓市“雙限”政策的消息在市場上廣為流傳。珠海住規建局官員表示,珠海擬縮小樓市限購範圍,限價也不再是調控主要手段。然而,14日淩晨,市住規建局又稱樓市“雙限”政策維持原狀不變。

  其實,在珠海之前,已有多個城市上演了類似的劇本。6月25日,河南省住建廳等6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支持剛性需求促進房地産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擬對首套房不再“認房又認貸”,並鼓勵首套房貸七折利率,但僅僅在一天之後,上述文件即被終止。而此前,蕪湖、佛山、寧波象山等地出臺類似政策之後,也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叫停收場。

  地方政府在樓市政策上頻繁地試探中央的調控底線,進一步凸顯了在國內外經濟處於“寒冬”之際,地方政府“穩增長”的壓力和經濟轉型升級的艱難。雖然這些挑戰者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但可以預見的是,珠海肯定不是最後一個和中央進行博弈的城市,只要有“穩增長”的壓力,土地財政仍然是很多地方政府唸唸不忘的一根救命稻草。

  長期以來,土地財政已成為地方財政一個非常重要的預算外收入來源,甚至被稱為“第二財政”。在許多城市,“第二財政”早已超過第一財政,成為拉動地方GDP的不二法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隨著經濟增速的下滑,以及國家堅定不移地擠壓樓市泡沫,並叫停了具有巨大風險隱患的地方自主發債,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凸顯。在找不到新的增長點,來對衝經濟和財政收入的下滑時,地方政府只好慣性地打起了土地財政的主意。

  必須指出的是,地方政府倘若一味地依靠土地財政,則無異於吸食鴉片上癮的煙鬼:“煙癮”發作的時候,通過大規模賣地雖然可以很快緩解難受的症狀,並得到GDP飆升的快感,不過,最後傷害的則是整個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中央決策層之所以一直不斷地強調,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樓市調控,促使房價合理回歸,就是要通過壓力促使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通過犧牲眼前的發展速度,從而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中央政府的底線。而地方政府為了緩解財政壓力去鬆綁樓市調控,説白了就是在和中央博弈和唱反調,在給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中摻沙子。這絕對是中央政府所不能容許的。因此,珠海、河南、蕪湖、佛山等地的樓市鬆綁政策被緊急叫停,則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其實,如果是一個具有遠見和擔當的政治家,早就應該領會並不折不扣地執行好中央對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部署,及時跳出土地財政的狹隘發展思路,並從當前的嚴峻挑戰中找到難得的發展機會。誠如李克強副總理日前在湖北考察時所強調的,“結構調整中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把"穩增長"與"調結構"、"抓改革"結合起來,可以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可持續性。”那麼,如何穩妥把握“穩增長”和“調機構”的關係,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何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可持續性,無疑考驗著地方主政官員的執政智慧和能力。

(新民網編輯:)

熱詞:

  • 樓市泡沫
  • 調控
  • 穩增長
  • 第二財政
  • 寒冬
  • 地方政府
  • 叫停
  • 規建
  • 經濟轉型
  • 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