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吉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區小縣,一躍成為優質蘋果生産大縣蘋果圓了致富夢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5日 03: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山西臨汾市吉縣因黃河壺口瀑布而聞名,因“蘋果之鄉”而享譽全國。

  近年來,吉縣的蘋果已走出黃土地,走向大江南北,飛向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每年4億元的産值,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的第一大特色主導産業。

  “我這紅富士一株就能結果200多個,産量100多斤,能賣380塊上下。” 摩挲著挂滿果實的蘋果樹,59歲的王拴虎滿臉的自豪與喜悅。老王是吉縣車城鄉社提村果農,10年前在政府資助下,在自家的6.1畝地上種了蘋果樹,到2008年就進入正産期,每年畝産可達6000多斤,收入穩定在15萬元左右。“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為了發展生態農業,打“綠色牌”,近幾年,老王又承包了2畝地種玉米,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發展成為“養豬─沼氣─蘋果”生態循環模式。現在是“增加了養殖收入,省了做飯、照明用電,提高了蘋果品質。”

  車城鄉分管蘋果業的副鄉長葛根朝介紹,當地溫差大,蘋果樹愛長、果實品質好。目前,全鄉種植蘋果1.82萬畝,已進入正産的達1萬畝,每年可産蘋果4000多萬斤,收入1.5億元。等全部果園正産後,每年的産量可達到近8000萬斤,收入3億元左右。全鄉人均純收入將達到2萬多元。

  車城鄉的蘋果業是吉縣的一個縮影。縣委書記毛益民深有感觸地説,吉縣蘋果産業不斷壯大的關鍵是,歷屆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認準的事不鬆勁,一張藍圖繪到底。”

  吉縣溫差大、光照足、無污染、無霜期長、土層深厚、節令分明,是全國蘋果最佳生産區。縣委縣政府認定吉縣發展的特色在蘋果,優勢在蘋果。從1984年起步,一口氣幹到現在。如今,全縣蘋果樹種植面積已達28萬畝,漫山遍野的蘋果樹使吉縣成為一個巨大的“蘋果園”。目前,全縣蘋果種植佔耕地面積、蘋果收入佔農民收入都超過80%。

  為提高蘋果品質,縣裏出臺了蘋果標準化生産方案,全面推廣果實套袋、疏花疏果等標準化生産技術和“豬、沼、果”循環生態農業模式,每畝果園減少農藥化肥投資500元,商品果經濟效益提高了10%左右,每畝增收達2000元。並與大專院校合作,組建了果樹研究所,開發了富鋅、富硒、富鈣等功能的保健蘋果,為蘋果産業快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同時,將剪紙文化融入蘋果生産,使“富貴吉祥”、“和諧美滿”等文字圖案的蘋果成為傳承文化、傳遞感情的載體,大幅提升了蘋果的附加值。去年,全縣優質果率達到70%以上,商品果率達到90%以上,並完成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共獲得9項質量認證和22項國家級大獎,叫響了吉縣蘋果的品牌。

  為了應對市場競爭,縣鄉還積極組織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農資採購、測土施肥、病蟲防治、組織修剪、對外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並根據自然地理條件,合理佈局早、中、晚熟和加工類品種,兩年投入蘋果産業1000余萬元,形成區域化、專業村、重點戶的産業佈局。同時,還採取政府貼息獎補的扶持政策,大力興建蘋果貯藏庫,實現了季産年銷、均衡上市、貯藏增值,有效化解市場風險。目前,全縣蘋果貯藏能力達到12萬噸。

  如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區小縣,已一躍成為全國優質蘋果生産大縣,蘋果圓了吉縣8萬農民的致富夢。去年全縣果農人均純收入已經超過6000元。

  作者:劉亮明

熱詞:

  • 疏花疏果
  • 果實套袋
  • 標準化生産技術
  • 吉縣
  • 農民專業合作社
  • 果實品質
  • 蘋果品質
  • 測土
  • 綠色牌
  • 五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