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尹升:40年照顧孤獨老人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3日 21: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萬新村倚虹東裏社區一幢普通的單元樓中,住著一位74歲的老人,與他同住的還有與他無親無故、比他更年長的老人。近日,記者懷著崇敬的心情前往老人的住所,訪問了這位“津門好人榜”推薦人選尹升。

  尹升老人家住二樓,同層有三戶人家,一位歸家的鄰居得知我是來拜訪尹升的,便熱情地指著中間的單元門説,這就是尹老的家。當記者敲開房門的時候,隔著網狀的老式防盜門,眼前突兀地出現了一個與我的想象完全不同的高大身影,雖已滿頭華發,但目光和動作中依舊煥發著異樣的神采。

  走進老人的家,不禁因這38平方米兩居陋室的清貧所動容:從傢具、電視到生活用品,一切都是舊的,電視甚至是上世紀80年代的。但這裡卻充滿了生活氣息,墻上懸挂著一幅幅慈祥的老人照片、尹升與其他老人的合影,以及尹升自己創作的書畫作品。陋室還有一張寬大的書案與床分佔了幾乎全部空間。

  尹升向我介紹,這天正巧贍養的一位老人回老家了,比較清靜,但卻也讓他悵然若失。説起40年間陸續贍養的17位老人,尹升陷入了回憶之中,他深沉的目光裏,仿佛播放著一部歲月蹉跎的紀錄片。

  好人語錄

  我受恩于國家,靠助學金從滄州農村來到天津23中上學,我能為國家、社會、他人做點好事實在微不足道,算不得什麼。人生不過百年,滿心去做好事又能做多少呢?我能做點事,説明我對社會有價值,我感到欣慰。

  好人好事

  心善 不是兒女勝兒女

  尹老將滿腔的赤子之情投入到幫助過的每一位老人身上。在他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下,老人們安度幸福長壽的晚年。他贍養的老人之中,有6位超過了90歲。穿衣、飲食、洗漱他都想得特別週全,為保證老人腸胃功能的健康,他每天要做5頓飯,可口的稀飯一定要有,牛奶也要稀釋一下再給老人們飲用。他説,老人們年紀大了,哪點兒想不到就會給他們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他非常在意老人們的夜間生活,每天晚飯之後到第二天清晨,他都要照顧老人七八次,為老人們沏茶倒水、蓋被子,幫助老人們起夜。他説,水一定要讓老人喝足。由於腸道功能退化,老人們經常會出現便秘的情況,尹老説,老人生活第一關是大便,大便不通,就可能百病上身。於是,尹升專門諮詢醫生,用輸液瓶自製了灌腸器,用300毫升40℃左右的溫水,為老人灌腸疏通大便。有時候,灌腸也不起作用,尹升就親手為老人“掏”,既不能碰傷腸道,又為老人解決痛苦。多年下來,尹老已經習慣了這樣精心照顧老人們,沒有了臟臭的概念,只要老人們舒服了,他的心裏就特別舒坦。每次將老人們服侍舒服了,他就衝老人們哈哈一笑説,“又完成了。”在他的精心照顧下,老人們很少生病。他自己也26年沒患感冒了。老人們臨終前是尹老最難過、也最辛苦的時候。他曾經連續50多天衣不解帶、沒黑沒白地照顧病中老人的生活起居,為的是夜裏起來給老人翻身、導尿、喂水。眼裏佈滿血絲的尹升讓前來救治的醫生們為之動容,流淚説道:“老尹真是個好人啊!”

  助老 源於心中的敬佩

  趙永貴是尹升照顧的第一位老人。那是1971年,當時尹老只有34歲,在感光膠片廠當倉庫保管員。那是一個週日,他外出辦事,走到城防口水坑邊,看到一位靠打草拾糞維持生計的老人因腹瀉跌跌撞撞地倒在路邊,他便上前將老人攙扶起來,接回自己只有6平方米的家中,為這位74歲的名叫趙永貴的老人做麵湯、煮稀飯。從那以後,尹升便經常為趙永貴買藥買糧、洗衣做飯,逐漸了解到老人的經歷:老人和自己是同鄉,都是滄州人。更令他敬佩的是,老人年輕的時候曾經參加過抗日活動,他的孩子也是被日本人炸死的,他有一顆拳拳的愛國之心。越相處越投機,後來他乾脆把老人接過來,和家人住到了一起。不久,他又結識了和趙永貴一起打草拾糞的王培森以及和他們一樣孤獨的趙福貴老人,經常為他們挑水做飯,照顧他們的生活。他們是最早受到尹老照顧的3位老人。當時尹升每月雖然只有44.78元工資,還要養活妻子、3個兒子,貼補岳母、父母。但他仍然拿出錢來為3位老人買糧食。趙永貴老人以82歲的高齡去世,臨終前他拉著尹升的手留下一句話:“遇上你是我的福分,你的心就像金子!”

  張玉峰是一位有風度、明事理的滄州農村老人,也是尹老贍養時間最長的一位。尹老清清楚楚記得將張玉峰老人接到家中第三年的時候,有一天老人突然對他説:“這就是我的家呀!”2007年,92歲的張玉峰胃出血,已經70歲的尹升侍奉床頭136天,喂飯擦身,端屎端尿,自己累得心臟病幾次發作。尹老為老人付醫藥費等花費數萬元,一天夜裏,張玉峰睡不著覺,對床前的尹老説:“咱不治了,92歲了,可以了,人哪有老活著的。”張玉峰是拉著尹老的手離世的。尹老想起這一幕就流淚,那是一種心心相依的難捨感覺。宮樹震是尹老目前身邊收養的老人,大爺雖然耳朵早就聾了,但只要尹老動動嘴,老人就知道他説的是什麼。每當宮大爺吃下一個蘋果或是喝完一碗熱湯麵,都能讓尹老樂上半天,兩位老人相擁而出時,不知情的人都以為這是一對親密無間的父子。

  宮金鳳是尹老在火車上認識的。他是一位抗日戰爭時期我黨的老特工,曾經在日本人眼皮底下冒著生命危險鬥智鬥勇獲取情報。尹老説:“我特別崇敬他,我第一眼看到他的時候,就覺得這是一位充滿智慧和內涵的老人,了解到他孤獨的身世後,就將他接到了家中照顧。”尹升説,由於解放後和接頭人失去聯絡,這位老人做“地工”的經歷一直沒有得到證明。為實現老人多年的願望,尹升多方尋訪,終於找到見證人,延續了老人中斷10年的黨齡。和尹老相伴16年的87歲的宮金鳳老人在生命的最後一天,緊握著尹老的手説:“老尹,你是個好人啊!”出殯時,尹老穿著長子穿的孝服為這位老人送終。

     德藝相生 追求人生大境界

  雖然尹老只有高中學歷,但始終把學習視為和衣食住行同樣重要的事情。他愛好書畫,但沒有條件進入正規藝術院校學習。從1952年開始主動登門拜師學畫,他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他説,我有很多老師,自己的真誠和好學精神博得師友的稱讚。對他的書畫藝術幫助最大的是他的恩師吳玉如先生和梁崎先生。他説:“我拜訪了3年終於拜到了吳玉如先生門下,刻苦隨先生學習了近20年,受先生的影響,不僅書法藝術獲得了巨大收穫,更學到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學到了‘救國、治國、報國’和做人的道理。”恩師梁崎先生故去的時候,他披麻戴孝以謝師恩。他説,我如今擔任中央辦公廳特邀書畫師、國務院辦公廳特聘老幹部書畫指導教師,還是天津市書協、美協會員,天津市文史館館員。我感覺國家給我的太多,社會給我的太多,他人給我的太多。我受恩于國家,靠助學金從滄州農村來到天津23中上學,我能為國家、社會、他人做點好事實在微不足道,算不得什麼。人生不過百年,滿心去做好事又能做多少呢?我能做點事,説明我對社會有價值,我感到欣慰。

  多年來,尹升老人以一顆金子般的心,最初是靠自己微薄的收入扶助孤老,後來,他的書畫有了名氣,收入也多了些,他就把更多的錢用在改善老人生活條件上,自己還是過著最普通的生活。他不僅照顧這些孤獨的老人們,而且每月還給他們零用錢,花錢為他們養老送終。他出遠門的時候,甚至給身邊的老人留一筆錢,以備急用。他用大愛見證人間真情。他的事跡被中央電視臺譽為“身邊的感動第一人”,並曾被中央文明辦列入“中國好人榜”,獲得“2007感動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和2008年第二屆“滄州好人”等榮譽稱號。

  言傳身教 家風傳世

  為什麼尹老能以如此之愛心善舉對待陌生的老人。他説,原因很簡單,是從祖父、母親那裏學到的。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越發感到家庭對道德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人的很多行為是潛移默化從家庭生活中傳導的。至今清清楚楚地記得,當年祖父就帶著母親一起照顧村裏多位孤寡人,後來母親又帶著自己繼續幫助村裏的寡婦,後來,這些孤獨的老太太們也像母親一樣疼愛自己,他覺得自己從小比別人獲得了更多的親情,他從那時起就特別喜歡老人。他説,我現在明白,當我從生活上照顧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時,他們也給我帶來了精神上的回報和感動,我是精神的受益者。所以,我從來不覺得我對這些老人有多大的恩,反而覺得他們給了我很多人生寶貴的東西,我疼他們,他們也疼愛我,我們之間的幫助和感動是互相的。我從這些老人身上獲得的精神安慰是別人體會不到的。我對老人們不僅是養,更是敬,都是語未出口面帶笑。他們都從剛進家門時的陌生人變成了我的親人。説到此,尹升捧起前不久過世的老人遺像失聲痛哭:“我想念他們,我不願讓他們離我而去,他們都是特別可愛的老人,和他們在一起,我體會到了人生的快樂。”

  尹老的言行感染和帶動了身邊的人,他的老伴年近八十,幾年前患腦溢血癱瘓在床,由幾個兒子伺候。尹老説:“老伴是個善良的人,家裏照顧老人她都從無怨言。老人生病時,我實在忙不過來,3個兒子就值班幫忙,逢年過節他們輪流為老人收拾房間、洗衣做飯。區、街、社區了解這一情況後,也多次為我送來慰問金和慰問品,幫助我照顧、贍養老人。如今,大兒子也在幫助一孤老戶。”他説,我不要求別人也像我一樣,用相同的方式照顧陌生的孤獨老人,畢竟生活經歷、性格、生活條件不一樣,但愛心一定要有,這樣社會才會和諧,才會更加溫暖。“良田千頃,食一碗;瓦舍千間,住一間;縱有千尺豪宅,晚上躺下也只是一張床。”他經常講,錢財是身外之物,用在那些需要幫助的好人身上才有了價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華民族向來有排憂解難、扶危濟困、守望相助的美德。尹老的事跡並不驚天動地,但他的善行卻呵護著人情的本色,傳遞著人間的溫暖,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於世間大愛。他用樸實的話語傳遞真誠的心聲:“真心實意地照顧老人,比做任何事都幸福。願子孫後輩首先都對自己的老人盡真心、真情,讓我們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發揚光大。”他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鼓勵著更多人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用點滴小事構建社會和諧,共同營造美好的社會氛圍。(來源:天津日報 張連杰 劉耀輝)

熱詞:

  • 尹升
  • 40年
  • 贍養孤獨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