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科學家為發現新粒子作出了重要貢獻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9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日報網絡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時間今天(4日)下午3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日內瓦宣佈,位於CERN的實驗“觀測到新粒子,該粒子與尋找已久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記者了解到,在該實驗中,中國科學家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對探測器的建造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物理分析中也有出色表現。

  在CERN,有兩個尋找希格斯的實驗在同時分別進行。一個是ATLAS實驗,一個是CMS實驗。

  據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ATLAS實驗國際合作組成員婁辛丑介紹,中國科學家對ATLAS探測器建造的主要貢獻是,實驗中的液氬光子電子量能器、精密μ子漂移室探測器、譜儀觸發系統電子學檢測、網格計算系統等包含了南京大學、中科院高能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的科學家完成的重要器件。特別是ATLAS端蓋μ觸發探測器,由山東大學建造了400台,全部合格,受到讚譽。

  在ATLAS實驗的希格斯玻色子的物理分析結果方面,也有中國科學家的重要貢獻,像光子觸發效率研究,測量雙光子希格斯玻色子重建本底噪音,四輕子衰變H→ZZ →41研究中數據生産、信號事例篩選與發展了基於數據的Z+jet本底分析等。

  在ATLAS實驗中,雖然中國參與的人數僅為全部人員的1%左右,但ATLAS實驗前發言人彼德簡尼説,中國科學家對ATLAS實驗的貢獻要遠遠超過1%。

  在CMS實驗中,中國科學家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像端蓋μ子探測器有1/3為中國科學家所建,端蓋電磁量能器中的晶體也是由中國科學家培養提供的。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員、CMS實驗國際合作組成員陳國明説,去年在進行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物理分析中採用了美國人的最新方法,而今年則採用了中國人的方法,因為這一方法比美國人的方法在靈敏度上又提高了3%。(編輯 蔡明奕)

  作者:李大慶

熱詞:

  • 科學家
  • 希格斯玻色子
  • 粒子
  • 實驗
  • 觸發系統
  • 雙光子
  • ATLAS
  • 液氬
  • 重要貢獻
  • 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