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通訊:兩岸黃埔後人滬上共敘海峽情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7日 19: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上海7月7日電 題:兩岸黃埔後人滬上共敘海峽情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黃浦江畔黃埔人,幾經風雨敘舊情。衝突恩怨隨風去,共謀統一建太平。

  7日,第三屆“中山 黃埔 兩岸情”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黃埔校友、親屬及學者等200余名嘉賓出席。其中,94歲高齡、人稱“許老爹”的台灣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率領台灣退役將領到場,重新解讀“黃埔精神”,許下“以黃埔精神繼續推進臺海兩岸和平發展,完成國家統一”的願景。

  許歷農重申當年創辦初衷,係“傳承國父思想,發揚黃埔精神,維繫師生暨後代情誼,謀求兩岸同胞福祉”。他坦言目前兩岸之間“確有若干矛盾”,但也存在更多共同利益,“矛盾不應糾纏不休,利益必鬚髮揚光大。”無論就血統、文化、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歷史淵源、地理環境,乃至經濟與戰略關係等分析考量,“都必須及早謀求統一。”

  追尋黃埔魂,暢敘兩岸情。論壇上,眾多黃埔後人雖不曾親歷當年風雲變幻的崢嶸歲月,卻因為父輩們的赫赫聲名而備受關注。他們解讀的“黃埔精神”,不僅蘊含對父輩的緬懷,在不同時代環境也蘊藏不同內涵。

  愛國、不怕犧牲、不顧個人、精誠團結,或許均可作為“黃埔精神”的時代注腳。在周恩來侄女周秉德看來,已舉辦三屆的論壇把黃埔情激發得愈發緊密,“大家在一起聊得挺深,也能互相理解。”

  同樣的四個字,徐向前元帥之子、總裝備部科技委原副主任徐小岩的解讀更為言簡意賅:“‘黃埔精神’就是‘兩不、兩愛’──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加起來就是一種奉獻精神。”這樣的精神內涵在當今時代依然可貴。

  自2010年首屆“中山 黃埔 兩岸情”論壇在台北舉辦以來,以黃埔精神為紐帶,凝聚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一直都是論壇的使命。雖然“許老爹”至今仍言過往創辦之艱辛,但也盼黃埔師生及親屬後代能將其薪火相傳。

  既如此,不論是許歷農的“魚水論”,還是台灣新黨主席鬱慕明的“不能分散的力量”,亦或郭沫若之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原副所長郭平英的“文化臍帶論”,無不包含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冀望。

  郭平英説,海峽兩岸有一條剪不斷的文化臍帶,正是由於這樣使我們有相同的文化染色體,使兩岸同胞和子孫後代共同擁有5000年的歷史傳承和文化滋養。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曾在第四屆海峽兩岸論壇時指出,保持臺海地區的安定祥和,增進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是兩岸同胞的共同事業和共同責任。言及民間組織和基層民眾在其間的作用,郭平英認為,本身是軍人,或者是黃埔師生的後代,自然更多一份重量。“這份重量,是對國家利益的認同,是對中國軍人的使命與尊嚴的信守。”

  她強調,當國家利益、祖國領土受到侵擾時,應該義不容辭;當兩岸同胞的祥和安寧受到侵擾,當有人企圖剪斷或者不承認這條文化臍帶時,兩岸更應該攜手並進,堅決捍衛,履行職責。(完)

熱詞:

  • 黃埔精神
  • 兩岸同胞
  • 兩岸情
  • 5000年
  • 後人
  • 和平發展
  • 臍帶
  • 師生
  • 海峽兩岸
  • 推動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