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秦晉幽地木頭峪(中國最美古村)(圖)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6日 05: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木頭峪民居

  木頭峪,古名浮圖峪,亦稱浮圖寨,位於黃河中游、秦晉峽谷西岸、佳縣城南20公里被黃河沖積的灘地上,與山西省臨縣隔河相望,該村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1公里,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全村現居人口近千人,以張、苗、曹三姓為主。木頭峪村背依大山,唇吞黃河;歷史悠久,文明遠古,數百畝棗林環繞其間。古為秦晉貿易往來的水旱碼頭,素有“好渡口”之稱。村頭1公里處的廟畔遺址為新石器時代遺址。

  明清至民國年間,木頭峪村繁榮鼎盛,隨著水運的式微,木頭峪村最終衰落,但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27院;古獻殿、文昌閣和觀音廟各一座;各類門匾和其它牌匾50余幅,依然能使人感受到它昔日的輝煌。木頭峪村書香氣味之濃重、文化底蘊之深厚在我國村落文化中屈指可數。

  木頭峪被人們譽為“晉陜峽谷第一村”。古民居建築風格獨特,佈局呈“井”字形,兩條村街南北分佈,東西皆有小巷和拱門洞相連(10個門洞,16條巷子),前後左右排列整齊,錯落有致;起脊大門,磚木精雕;四合院落,方正對稱;明柱抱廈,恢弘大氣。無論結構、材料、空間、格調都別具特色。它既不同於江南水鄉民居,也不同於老北京的四合院,更有別於黃土高原的一般窯洞民居,體現了先輩獨特的構思和精湛的建築技巧。200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將木頭峪村評為全國古民居保護村,並載入《中國建築藝術年鑒》一書。2005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建築藝術論壇上,木頭峪榮獲“中國建築藝術年鑒古村落與傳統民居保護”獎。

  木頭峪是一塊神奇的風水寶地,自古以來尊師重教,尚德崇文,先後涌現出許多政界、學界、商界和文藝界的精英。清代,木頭峪村出了4進士、2舉人、1撥貢、6知縣、9訓導及53貢生和秀才;新中國成立後,木頭峪村出了省軍級幹部4人,地師級幹部13人,大學教授8人。

  木頭峪是現代政治軍事活動要地。土地革命時,木頭峪村發動了兩次震驚陜北的武裝暴動,後來革命鬥爭由暗轉明,劉子儀、張鵬圖、張剛等人在木頭峪組建了陜北工農紅軍第四支隊和第六支隊。抗戰暴發後,八路軍120師修械廠、留守處、被服廠、休養所、米中、晉西北一中等機關和單位遷到木頭峪;120師司令員賀龍來木頭峪視察工作,從木頭峪東渡黃河參加晉西北會議。1947年,陜甘寧邊區副主席李鼎銘先生在此居住一年之久,木頭峪村成了陜甘寧邊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1947年重陽節,毛主席在白雲山觀看了由木頭峪群眾劇團演出的歷史劇《反徐州》,併為該劇團題詞:與時並進。

  木頭峪村深厚的文化底蘊、古色古香的幽雅環境和山水相映的壯觀景色,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和藝術家。目前,木頭峪村開設了獨具古民居特色的“農家樂”:在這裡吃農家飯,睡農家炕;漂黃河、遊棗鄉、唱民歌、聽小戲;體驗陜北農村的生活。

熱詞:

  • 木頭
  • 古民居
  • 古村落
  • 峪村
  • 窯洞民居
  • 農家樂
  • 反徐州
  • 中國建築藝術年鑒
  • 明清
  • 陜甘寧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