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鄒佳伶:為利“還俗”,佛教名山“假清高”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5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普陀山傳出將籌備上市的消息。據此前報道,五台山的上市工作正在推進;九華山曾兩度上會受挫,但仍準備上市;峨眉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已于1997年在深圳主板掛牌上市。未來,“四大佛教名山”或將齊聚資本市場。(《人民日報.海外版》7月4日報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然而佛教名山的紛紛上市,卻讓自己沾染了一身的塵埃。對於佛教名山如此大張旗鼓的上市之態,有人認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借此擴大宣傳力度,使佛法傳播得更為廣泛。但是筆者認為還是“錢本位”思想在作祟。畢竟有錢好辦事的想法深入人心,連佛教清凈之地也逃脫不了。如今的寺廟不同以往,並不僅僅依靠信徒們的香油錢渡日,而是更多地發展“副業”,譬如做法事、武僧表演等等。為增加經濟收入來源,佛教名山上市本也無可厚非,畢竟維持寺院的日常開銷並非易事。

  但是,如果一味地向錢看,佛教聖地不僅丟失了其文化意義,也置其千百年的佛法精神于不顧。佛教名山作為佛教的精神象徵,信徒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去朝拜,不求大徹大悟,只願感受佛教文化。然而,慕名而來的信徒往往看到最多的不是僧人,也不是寺廟,而是兜售各類紀念品的商販,各種吆喝聲、叫賣聲,聲聲不絕於耳。與此相對,寺廟中擴音喇叭傳出的誦經聲也顯得如此的滑稽可笑,一時之間,讓人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身處於在佛門之地,還是龐雜的市場。

  再者,一味的跟風上市,管理者們卻沒有考慮到資本市場的巨大風險,上市之後的資本運作需要的資金、人才、想法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沒有完善縝密的運作機制,何談長遠的發展?到頭來,上市的佛教名山不過是個笑話。

  佛教名山紛紛上市的做法,顯然是與佛教出世精神相違背的。不僅誤導大眾對佛法精神的理解,也使得佛教名山清譽受損。如今的國人正處於一個信仰缺失的時代,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我國擁有眾多的信徒。儘管佛教名山的上市並不是國人信仰缺失的主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對於國人信仰構建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佛教名山代表一種精神文化,是一種符號、象徵,不單純只是一所寺廟與幾名僧人。市場經濟發展應該符合社會的基本底線,佛教名山是否上市,相關部門應該綜合考慮這些佛教名山的文化意義,不能僅僅只顧錢途,丟棄文化信仰。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熱詞:

  • 還俗
  • 佛教文化
  • 寺廟
  • 四大佛教名山
  • 副業
  • 佛法
  • 僧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信仰缺失
  • 菩提本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