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3000年前寧德商周遺址驚現青銅錛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30日 10: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福建東南新聞網-東南快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溪尾山遺址出土陶片、石器

發現青銅錛的遺址遠景

  昨日,在寧德市博物館內,考古工作人員對一件剛發掘出土的青銅農具百看不厭。這件青銅農具名為青銅錛,是在蕉城區霍童鎮一處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時期農業文明遺址上發現的,它的出土,為中原文明在商周時期已進入閩東提供有力佐證。

  據寧德市博物館館長鐘亮介紹,為了在閩東地區發現更多古代遺址,進一步了解該流域古遺址的基本情況,寧德市博物館和蕉城區博物館聯合組成的霍童溪流域考古調查隊,對霍童溪、交溪、古田溪、七都溪等流域進行了考古調查,果然在霍童溪流域發現珍貴文物青銅錛。

  “發現這個青銅錛時,大家都很興奮。”鐘館長説,27日下午,考古調查隊在霍童鎮邑坂村村北的溪尾山遺址採集標本,一名工作人員發現一個疑似塑料袋的物件,出於職業本能,他習慣性地拾起該物品查看,發現這件銅器有穿孔。根據這件青銅自身特點,並按照我省別處出土的青銅器之特徵,考古人員初步推斷,這件青銅器年代為商周時期。

  這件青銅器名為青銅錛,由於風吹日曬,出土時已被氧化成銅綠色,錛體上還出現了一些裂紋,內部是空的,夾雜著一些黃土。考古人員稱,青銅錛是古代一種砍削木料用的工具,古代常稱為“斤”,多呈單斜面或雙斜面,有穿孔並在孔上裝柄。

  “青銅錛出現于商代,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但在閩東地區仍屬罕見。”鐘館長説,這件青銅錛的發現地,是在遺址頂部。整件青銅錛僅余刃部,長5厘米,寬4.5厘米,最厚處1厘米,呈單斜面。

  鐘館長稱,青銅器製作使用可追溯至夏商周時期,主要集中于我國中原一帶(河南洛陽、陜西等地),而此次在寧德市霍童境內發現了青銅錛,為中原文明已經在商周時期進入閩東提供了有力佐證。這對今後研究閩東先民可能存在更多、更久遠的歷史文明足跡有很好的幫助。

  通過進一步對現場土壤進行採集,考古隊員又在附近發現大量商周時期的陶片、原始青瓷、石器等。考古人員稱,這批珍貴文物對研究遠古閩東農業文化具有極高價值。據悉,霍童溪流域是寧德古代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早在2000年5月至7月間,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霍童一帶進行考古,在蘆坪崗遺址和瓦窯崗遺址發現舊石器,將閩東歷史一下子往前追溯到至少1萬至2萬年以前,填補了閩東地區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記者 陳穎旭 李劍準 通訊員 趙苗樵 文/圖)

熱詞:

  • 流域
  • 出土
  • 考古人員
  • 古田溪
  • 青銅器
  • 閩東地區
  • 陶片
  • 溪尾山
  • 我省
  • 中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