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沒有經濟基礎的“老年節”是張空頭支票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8日 0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手機看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在草案形成過程中有較大爭議的“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條款,寫進了草案。同時採納25個省區市的做法,將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節。(6月27日《新京報》)

  讓老年人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讓兒女有時間“常回家看看”,這無疑是一件美事。但“空巢”老人的問題絕非一個“老年節”就能夠解決,老齡化社會的根本矛盾是贍養者經濟能力的不足,而不僅是國家法律條款的不完善。

  比如在廣大農村,數以億計的農民迫於生計外出打工,使得很多村莊變成了“老人村”。這些在經濟上處於弱勢的農民工,春節回一趟家還要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要求他們“常回家看看”顯然難以實現。對於他們的父母來説,有沒有“老年節”並沒有什麼不同。

  即使在繁華的大城市裏,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人們也不得不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生活的奔波,而忽視了家裏的老人。在“居者有其屋”這個最基本的要求都很難滿足的城市,“常回家看看”只能是一種奢望,每天膝下承歡享受天倫之樂也只能是一種理想。

  我們總是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設立“老年節”、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顯然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在大部分人還不得不把謀生當作人生第一要務的當下,這樣的“上層建築”顯然缺乏足夠的經濟基礎,看似美好的規定只能變成一張讓老年人空歡喜一場的空頭支票。

  我國已經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但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社會化養老制度還難以覆蓋到全體老人,居家養老仍然是最重要的養老方式之一。在這種情況下,保障老年人的權益不僅是設立一個節日,不僅是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而是老年人隨時都能夠得到子女的照顧。顯然,提高老百姓的經濟收入,使得農民不必去千里之外打工就能賺到足夠的錢養家,使得市民不必“白加黑”、“五加二”就能有體面的收入,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著名的“一碗湯距離”告訴我們,子女要對老人進行良好的照顧,即使不和老人住在一起,住所之間的距離也不應太遠,應該以給老人送過去一碗熱湯而不會涼為標準。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相信即使法律不做出規定,老人們也會覺得天天都是在過節。

  (來源:紅網)

熱詞:

  • 老年節
  • 白加黑
  • 老人村
  • 居者有其屋
  • 常回家看看
  •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
  • 新京報
  • 經濟基礎
  • 養老方式
  • 社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