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生源搶進門,修行靠個人?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6日 12: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初高考結束後,隨之而來的是各大高校的“生源搶奪大戰”。一向“稱兄道弟”的北大清華是這場爭奪賽的對手。他們瞄準各省的超級中學和高考尖子,佈下自主招生、預錄取、宣講等重重攻勢,有時甚至不惜傷了“兄弟和氣”。

  “重視生源”本無可厚非。天天説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無一不重視生源,但“重視生源”並不意味著要用“搶”。

  “搶生源”之所以在當下引起如此多的爭議,首先和這個“搶”字有關,即學校的作風不從容,欠優雅,愛打擦邊球,甚至為了自身利益不惜犧牲考生利益;這也和搶的標準有關,即分數標準在教育資源日益集中的情況下,無法對城鄉學生“一視同仁”。而打破分數標準的“自主招生”,某種程度上更加劇了此種不公平。

  從做學生的體驗來看,爭議還和搶到生源後的學校作為有關。生源大戰,高校“劍拔弩張”,可學生被領進門後,卻常常讓他們處在一種“自己摸索”狀態。新生倚仗的是師兄師姐,和老師、長輩的深入接觸相比高中突然少了。很多大學對待學生是拉你進門的時候一擲千金,攬到帳下後便熱情驟減。難道大學是一個“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的地方?

  不可否認,大學確實有很多資源,只要你是一個有心人,總能找到它們併為己所用。但在學生向內用力,反求諸己之時,大學是否可以為學生多做一點?在花了那麼多資源搶到的學生身上,是否能再多投入一點,再多引導一步?

  從整體的制度上來説,和學生發展關係最緊密的是教學制度,包括學分制度、課時安排,這還涉及教學和科研的關係。目前,大學有些院係課程學分偏少。這樣,為了完成相應的總學分,學生就需要多選課,這極有可能導致“作業從期中趕到期末,Deadline一波接著一波”的情況,學生精力分散于多門課程,很難與老師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除制度因素外,一些小細節的改善也能令學生受益匪淺。這學期,我誤打誤撞參加了一次社會學系大一學生的班會。會上,班主任與同學交流了暑假實踐的問題,休息時,同學們向老師諮詢了學術方向、選擇的困惑等各方面的問題。“班會”這個我們並不陌生的形式,在此時就發揮了很好的“溝通橋梁”作用,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與老師交流的機會,對於缺乏歸屬感和惶惶不安的新生來説,是一種不錯的引導方式。但“班會”在大學的普及率並不高,即使執行下來也流於空名。

  學生在“生源大戰”中的備受寵愛和進校後相對“受冷落”的反差,體現了“搶生源”的不合理之處。“搶生源”所追求的似乎並不是生源本身,而是搶到了多少狀元,是那些報道中的“大好形勢”,是構建在“狀元”和“尖子”效應之上的社會聲望和地位。

  優秀大學不僅要吸納優秀的人才,更要培養優秀的人才;好大學應該明白,好的教育並不僅僅在於教好的學生,還在於教出好學生。從這個角度説,最生動的“招生廣告”是從這個校園走出的那群人,他們身上的風貌便是活著的大學。與其有失優雅地去“搶生源”,不如花更多力氣,扎紮實實地完善生源入學後的引導和教育。畢竟,學子們真正的大學生活開始在9月,而不是7月。

熱詞:

  • 搶生源
  • 修行
  • 班會
  • 世界一流大學
  • 自主招生
  • 尖子
  • 狀元
  • 選課
  •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