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上天入海”展科技實力 空間探索步伐加快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6日 11: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北京6月26日電(記者 吳博)“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40多年前,毛澤東描繪了一幅遨遊天地的浪漫畫卷。今天,隨著“神九”上天、“蛟龍”入海,這一科技夢已經逐漸成為現實,中國在科技探索領域走得更高、更深。

  16日晚,中國發射神舟九號飛船,搭載三名航天員進入太空,實施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任務。24日,在航天員劉旺的手動控制下,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成功實施第一次手控交會對接,這也標誌著中國完整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具備了建設空間站的基本能力。

  就在24日的同一天,在西太平洋的馬裏亞納海溝試驗海區,“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最新記錄,首次突破7000米,這是世界同類型的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意味著“蛟龍”號已經成為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可在佔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闊海域自由行動。

  好事成雙,中國一天內實現的兩大科技成就引得一片讚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教授王大洲表示,無論神九飛天還是蛟龍入海,都是可喜可賀。無論是空間實驗站還是蛟龍號,對於未來的科學研究來説,都是很好的試驗平臺。空間實驗站可以創造出前所未有的人工條件,同時也可以成為進一步探索空間科學和天文學的基地;而蛟龍號的成功深潛為今後的海洋研究開闢了道路。

  此次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全面驗證天宮一號保障航天員工作生活的功能、性能以及組合體管理技術等,在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三步走”戰略中具有關鍵作用。而蛟龍號的成功下潛,對於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有重大戰略意義。“上天入海”對提高中國的科技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大有裨益。

  隨著經濟發展,能源、資源在未來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在空間探索的腳步也不斷加快。分析指出,中國接連在空間對接以及深海探潛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國科技發展史的一個里程碑,而且顯示出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大國崛起的戰略眼光,體現出大國應有的視野及胸懷。

  對此,王大洲説,“這類科技探索所得到的技術成果或工具,往往是屬於基礎性、戰略性的技術平臺,可以同時支撐科學研究、産業創新以及軍事裝備開發,因而就成為了一個國家技術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

  “儘管短期看,這類探索很難馬上帶來眼見的經濟效用,但其橫貫科學、經濟和國防等領域的戰略價值是不容否認的。”他説。

  雖然成績值得肯定,王大洲認為,中國的航天技術和深海航行及探測技術仍然落後於發達國家。同時,他指出,對於這類戰略高技術,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仍然是這類技術發展的基本路徑。“戰略性技術平臺的開發屬於投資密集、技術密集、難有短期經濟回報的尖端項目,只靠市場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政府的巨大投入甚至直接參與才有可能攻克難關。”

熱詞:

  • 王大洲
  • 載人潛水器
  • 交會對接
  • 探潛
  • 蛟龍
  • 空間探索
  • 入海
  • 科技發展史
  • 科技綜合實力
  • 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