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全民健身 幸福終生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5日 12: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梅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席評論】

  ■丘黎明

  近日,市政府印發了《梅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 (2011—2015)》(下稱《計劃》),《計劃》提出到2015年我市全民健身的總體目標是: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顯著增加,人民群眾身體素質明顯提高,群眾體育各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形成覆蓋城鄉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眾所週知,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人民群眾的保健需求和幸福指數需求日益增長。全民健身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幸福。為此,省委書記汪洋提出,要以人為本、以人民群眾幸福為本,認真轉變體育發展方式,切實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群眾體育上;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其共同的目的皆是為了全民的生活幸福。從這個層面上講,這對創新加快轉型升級,打造幸福導向型産業集聚區意義重大。通過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逐步完善符合我市、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僅有利於促進我市全民健身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擴大競技體育的群眾基礎,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也將有效提高城鄉居民身體素質,促進社會和諧,有力推動富庶美麗幸福新梅州建設。這是體育事業的根本和歸依,也是體育為人民服務,“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

  全民健身,讓盡可能多的市民參與和體會到體育的快樂與收益,離不開“行動”二字。有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體育場地擁有面積與發達國家相差較大,而很多體育場館都沒有向社會開放,利用率較低,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不足成了“全民健身難”的原因之一。而我市《計劃》則明確提出,力爭到2015年,形成覆蓋城鄉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全市各類體育場地達5000個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5平方米以上,60% 以上縣(市、區)建有體育館、體育場、游泳池和佔地1萬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廣場(公園),100%鄉鎮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廣場,60% 以上街道建有佔地15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小廣場,60%以上公園建有健身設施等。同時,《計劃》還要求留歸各級體育主管部門使用的體育彩票公益金,按不低於60%的比例用於全民健身事業,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順利實施。我們相信,隨著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的建設力度的顯著加大,定能為廣大群眾就近、就地、經常性參與體育健身鍛鍊提供便利條件,屆時無論男女老少,不需要花一分錢,都能在家附近找到合適的健身場地、喜歡的健身項目,真正過上“健身就在家門口”的生活,在強身健體的過程中切實提高幸福快樂指數。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實現以上“硬指標”,讓全面健身計劃真正“落地”,這對我市群眾體育工作是一個新的考驗。這就要求群眾體育工作緊緊以《計劃》為抓手,以構建社區、縣鎮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切入點,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首先,要創造性地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群眾體育活動,形成“一縣一品”、“一鎮一特”的體育活動;其次,要以協會為突破點,積極開展多形式的群眾體育活動,打造“月月有活動,處處有精彩”的群眾體育活動品牌;最後,要結合各行業、各層次的特點,積極開展各種職工體育比賽,讓《計劃》在行業中得到全面落實,為打造幸福導向型産業集聚區、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新梅州作出應有貢獻。

熱詞:

  • 計劃
  • 城鄉比較
  • 幸福指數
  • 全民健身計劃
  • 人民群眾
  • 執政為民
  • 硬指標
  • 體育場地
  • 群眾體育
  • 産業集聚